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許夏林  創造B.Duck 堅持致勝

試問有多少人能把興趣變成事業,並能做得有聲有色?許夏林(Eddie)(97 新亞藝術)應該是當中的表表者。他創造了B.Duck,那一隻經常面露微笑,頭大大、眼大大的小鴨。原來Eddie 當年是為了一對子女而設計B.Duck,而2017 年這一隻可愛的小鴨已成為全國最強營收的三大自主原創知識產權(intellectualproperty,IP)之一。除了本港,在國內城市,以及韓國、泰國,甚至遠至墨西哥和巴西等地,也能看到B.Duck的身影。

Eddie 自小喜歡畫畫,在中六的時候已收到中大藝術系的有條件取錄,因此在中七高考後順利入讀。但他坦言,當年曾經有朋友跟他說:「你讀Fine Arts 出路似乎很窄。」不過,他的父母給予他很大自由度,讓他敢於追逐夢想。

入讀中大藝術系開闊了許校友的藝術視野。

「原來和一群喜歡畫畫的人一起,創作的爆發力很大,那是我最享受的時光。」在中大4 年的時光,不但能每天畫畫,也令Eddie 學懂了堅持,讓他面對不同的挑戰時,也能堅持自己,最終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創業之路。

Eddie 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設計師,及後負笈英國進修。Eddie 學成回港後,對產品製作產生了新的想法:「我以前經常到父母經營的玩具代工廠去,見過很多不同的製作物料;而我在英國學習到,原來靠優秀的設計和包裝,可以令一件產品的價值升價10 倍。」於是,他開始創作不同的卡通角色,以可愛的動物為主題,並為角色製作產品。


B.Duck 在內地同樣獲獎無數。


許校友(左一)當年為子女設計的可愛小鴨,陪伴着孩子一同成長,今日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中國三大原創IP之一

直到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Eddie 想創作一個角色送給一對子女。「我看到市場上的沖涼小鴨玩具,樣子一點也不討好。為了讓小鴨順利浮上水面,鴨子的頭部必須造得很小,身體很大,很不可愛。」於是,他親自創作了一隻黃色小鴨:頭很大、眼睛亮晶晶、嘴巴永遠掛着開心的微笑,還加入了Eddie 標誌性的髮型,B.Duck 就此誕生了!

B.Duck 初期是以製造產品為主,而現時的主要業務是授權予不同的品牌,例如酒店聯乘主題套房、與連鎖快餐店合作主題生日會、與大型餐飲品牌創作主題餐飲、與潮牌crossover 出產不同商品等等。

B.Duck 曾於2017 年打入全中國自主原創IP 營收第三位,在本地和國內社交平台獲得1.7億瀏覽人次,擄獲了數百萬粉絲的心。

慎選合作伙伴

坐擁驕人的成績,當然有很多品牌希望與B.Duck 合作,藉以提升銷量。Eddie 一直慎選合作伙伴,「因為B.Duck 的形象正面、開朗,我也希望合作的品牌能帶出相同的訊息,保持B.Duck 的形象」。

Eddie 見很多原創IP 也會製作動畫,但他堅拒隨波逐流,不把B.Duck製成卡通片,反而讓小鴨和潮牌合作,甚至大膽地與日本一個型格見稱的安全套品牌合作,「我希望B.Duck 不只局限於小朋友,它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希望成為一個跨越世代、全家不同年齡都會喜歡的角色」。他笑言,一對子女現時在海外求學,視像通訊時也會穿上B.Duck的衣服,更會興奮地告訴他在外國也有B.Duck 的愛好者,言談間充滿自豪感。

中大畢業時,許校友到經常練習和創作的畫室拍照留影。

堅守風格 親力親為

Eddie 父母營運工廠的要訣是「親力親為」,而作為新一代的創業家,他也堅守親力親為,特別是在創意和拓展業務方面,不會假手於人。

B.Duck 去年獲香港設計委員會頒發「D-Awards」。

榮獲「2017 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和「《資本企業家》2017年度傑出企業家大獎」殊榮的Eddie 說:「創意和堅持是關鍵。」他憶述,當年在中大,即使一幅素描也會思考如何畫得與別不同,在創作路上亦一樣,必須堅持自己的風格、堅守自己喜歡的事物,做品牌需要有『高度』」,他很清楚,很多IP 的原創者面對不同品牌的邀約,很多時會提供一系列的角色圖案,再由品牌印在產品上。而B.Duck 的團隊對每個品牌都一視同仁,只要產品設計不符合B.Duck 的形象便拒絕,而且所有設計也是由團隊度身創作,並且堅持所有的創作皆由B.Duck 的設計團隊一手一腳完成。Eddie 自然明白,此舉必然比其他人花上更多人力和資源,「B.Duck 是透過產品入屋,堅持是必須的」。

B.Duck 曾奪得香港卓越品牌獎項。

除了跟商戶品牌合作,B.Duck 也積極和本地及內地的非牟利團體合作,利用B.Duck 優秀又可愛的設計,發揮影響力,帶出社會意義。B.Duck參與本地社福機構的賣旗活動,設計出16 款旗,直接令善款的數字增加。另外,B.Duck 的身影也出現在內地的獻血車上,希望在不同方面也能帶予人歡樂和希望。

許校友認為,在中大讀書讓他學懂堅持,堅持亦是他成功之道。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九十八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