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无创产前检查技术 望应用至癌症检测

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 去年年底, 选出「2018 年全球20 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8),香港学者占两席,赵慧君(04研究院化学病理学哲学博士)是其中一席。她现任中大化学病理学系教授,亦是医学院副院长(发展),但最开心的是两女之母,她慧黠一笑地形容工作及家人都令人快乐,做得开心自然有效率,就是这样简单。

小时候的赵慧君已热爱科学及逻辑,她是福尔摩斯小说迷,又爱看卫斯理的科幻小说,自小喜欢解谜,「父母并没有规范我与妹妹的成长过程,学校选科也很自由。家中见到任何机器,我跟妹妹就会毫不留情拆开研究,分别只是每次拆件我会留一手,在父母发现前恢复原样,妹妹拆的就多数无法还原了。」结果妹妹大学选修电脑工程,而赵慧君就走上了医学之路。

中学时她跟家人移民澳洲,考入昆士兰大学,以一级荣誉毕业。临毕业,她作出改变一生的决定,「读医时,一心只想在澳洲当地考取执业资格,但后来觉得既然自己懂广东话,为何不回香港实习多拿一个执业牌照,结果就回来了。」成功进了威尔斯医院的化学病理部,最初只打算做个专科医生,经当时系主任游说修读PhD,选择跟卢煜明教授做研究,展开了一边接受专科训练,一边读书研究的日子,「从来无人试过两件事同步进行,我是第一个,早上先到实验室处理好要做的实验,之后到医院进行实习,晚上回实验室,仪器分析完就知实验结果。」


赵慧君(前排左四)说回到中大修读PhD 时,才开始知道什么是研究,谁知一试便爱上,成为终生事业。

肩负无数父母期望

六年来过着朝七晚九的铁人生活,赵校友着紧的,是无创产前检查。研究始于97 年,卢煜明教授发现怀孕母体的血液中,混有婴儿的基因,赵慧君协助研究发展产前检查,妈妈可以透过抽血检验胎儿有否患上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症等隐性遗传病,毋须使用传统羊膜穿刺测试,减低孕妇流产风险。这项研究历时十年,07 年完成开发检测方法,11年成功于临床应用,赵校友说用高兴两字也不能形容当时的感受,「对于科研来说,十年已经是很快啦,其实很早察觉无创产前检查的可塑性,但是受仪器及技术所限,如何整合妈妈血中的胎儿DNA,而又不受妈妈自身的DNA 影响,浓度、数据等要掌握得相当准确。」即使最终成功她也不敢自傲,始终世上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测试,她还要不停优化检验过程及降低成本,令更多孕妇受惠;「我还要花时间去教育前线医护善用测试,不能掉以轻心。」

女职员受惠她的发现 亲自道谢

赵慧君分享了一则趣事,有次到一间机构办理手续,职员见到她的名字时,不停对她道谢,原来面前的职员怀有女儿时,测试显示胎儿有染色体异常,而测试报告正是由赵校友签署,「当时我将所有资讯交给父母,染色体异常不一定会令身体出现缺憾,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继续怀孕,结果女儿健康诞生。我觉得对检验的结果,每人取态也不同,不应由其他人去评价他们对与错。」


科研以外,赵慧君亦以优秀教学见称。她曾于1999 年起连续五年获中大医学院杰出教师奖,并于2005 年荣获医学院最杰出教师奖。

无创产前检查已获全球90 多个国家广泛采用,每年惠及数以百万计的孕妇,下一步是将之应用到癌症筛查上,「愈早进行治疗,癌症痊愈的机会愈高,部分癌症若能在早期医治,存活率可以高出数倍。但早期癌症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无病无痛好难说服人去做电脑扫描寻找肿瘤,如果只需抽一支血,检查当中是否有因癌症而引起的DNA 异常,大多数人会愿意做,就可以尽早筛查出癌症病人。」赵慧君透露,此研究已进入最后临床阶段,目前收集的数据令人鼓舞,期望能尽快推出市场惠及更多患者。


赵校友出席不少公开演讲,近年题材多集中于癌症检测上。

APEC 科学创新、研究及教育奖意义深远

发明能改变世界,固然促成赵慧君屡次获奖,她说获奖固然高兴,但做研究非为奖项,只是锦上添花,她对每个奖项均很重视,不过有一个奖却令她印象特别深刻,领奖时出现了小插曲:「2012 年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科学创新、研究及教育奖(ASPIRE Prize),领奖地点在俄罗斯海参威,香港兑换不到当地货币,要抵达海参威机场才可换钱,谁料我周末到埗,机场找换店休业,结果拿着港币就登上了大会巴士,盘算未来数天要如何过。幸好因为酒店供应紧张,我被安排入住停泊码头的邮轮,结果所有洗费可在邮轮上记账,最后一天才结账,才解决了问题。」

赵校友说:「我很好奇,为何APEC的人会对科研感兴趣,于是那几天趁机接触与会的各国政要,他们均不约而同跟我说,原来科研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有很大关系,不同经济体的竞争,科研成为其中一个主要元素,此行令我体会到为科研申请专利的重要性,改变了日后推动香港科研的一些想法。」


当年获颁APEC 科学创新、研究及教育奖后由海参威回港,时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中)前来道贺。


由英国临床生物化学系讲座教授协会秘书Gordon Ferns 教授手上,接过2011年度杰出学人奖,每年此奖全球只授予一人,竞争非常激烈。

科研人才不足 幸逐步追上

对于香港科研,赵慧君赞不绝口,「香港人习惯利用最小的资源,以最高效的方法做出来,能在弹丸之地取得今天的科研实力,相信已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本地人才不足的确是个大问题,一些比较深入的科研项目,来来去去就只有一、两位本地专家可以胜任;幸好近年中小学落力推广STEM,大学也拨款支持创业,多了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遇到想申请做研究生的,赵校友大多会安排小测试,看对方如何应对难题,「个人风格不会要求他们给出完美答案,而是提供大量提示,叮嘱学生看完再讨论,从中考核他的逻辑思考,是否够心思细密。坦白说,我最怕一言堂,学生有更多可行及不一样的答案,往往令整件事可以做得更好。我时常跟学生说,在科研路上,大部分假设均不会成真,反复思量假设为何不对,这个过程是科研最好玩的地方。」


赵校友说中大医学院十分积极鼓励科研,原因是受过医学训练的学生,较易洞悉到诊断上的不足,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改进,成效较显著。

作为科学家,难免会有点好胜,赵校友也坦言喜欢挑战自己,「最初对研究一无所知,只会偶然估中实验结果,后来经验多了,会不停问自己可否进步,做假设时更完美,令每日可以估中实验结果,有点像买股票,时间久了就有机会估得比较准。」她劝勉师弟师妹最重要是脚踏实地,研究过程绝不可偷步,否则一定会令很多东西变质;紧记抱谦虚心态,切忌遗忘其他同事的功劳,过程中也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对事对人要过到自己,这样做什么事情也会成功。

后记:一对孖女的妈妈


做研究时相信科学,换了妈妈的角色时,就选择凭直觉观察两个女儿的喜好,再给空间她们发展。

诞下孖女的赵慧君,事业家庭兼顾得宜,秘诀是效率二字,「在办公室完成愈多工作愈好,否则就会将工作带返家庭,令我陪不到家人,既然工作与家庭都是我喜欢的,就要想办法去照顾好。」女儿渐渐长大,也明白妈妈在社会上的角色,一家人驾车外出游玩,实验室突然来电,她会有默契先泊好车辆,囡囡静静待在妈妈身旁,待处理完公务又可以继续行程;每星期孖女上游泳堂,她则在池边写论文,既争取时间工作,也不错过陪伴她们的机会,「最难忘的一次,是女儿小学音乐表演,完成后回家已很晚,当晚我要遥距参加一个国际科学会议,但又想女儿早点就寝,于是一边帮她们落妆洗头,一边用手机开会,开花洒时就将手机设为静音,发言时就关花洒,想起来也觉得很好笑。」

作为DNA 的专家,赵校友却没有深究孖女的天赋如何,「我时时刻刻均在细心观察她们的喜好,然后给予空间让她们去发展。家中常设Art Corner,放置饮筒、纸杯、丝带等物资,由她们自由发挥做不同的劳作,试过有次陪爸爸看完BearGrylls 的节目,晚上就用Art Corner 的物资砌了一架救生艇,最重要是令她们有想象空间,懂得利用身边资源解决难题。」

赵慧君小档案

  • 1997年 澳洲昆士兰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
  • 2004年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哲学博士
  • 2005年 澳洲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香港病理学专科学院院士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
  • 2011年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合会(IFCC)2011 年度青年研究新人奖
        英国临床生物化学系讲座教授协会
        2011年度杰出学人奖
  • 2012年 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创新、研究及教育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2016年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16
  • 2019年 《自然生物科技》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

访问影片:https://youtu.be/n0HdpylGtqc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四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0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12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012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