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鄭松岩 冀科技改善人類生活
在創科路上「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今年4月受聘出任數碼港行政總裁的鄭松岩(03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訪問期間介紹數碼港的未來發展時,提到發展創科一定要「為民生所用,為民生所感」,他說:「如果科技不能為人所用,即使有多先進也沒有意義,所以我希望與科研社群及不同社區互相交流,將科研成果與大眾生活需求連結起來,做到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惠及社會大眾,科技創新才更賦意思。」從事資訊科技及金融行業超過30年,他不認為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落後於人,「你看金管局早年推出的轉數快(FPS)是走得很前的,每天香港人也在用!最重要是如何銜接傳統及數字經濟,這也是數碼港未來要努力做好的工作。」

讀電腦的鄭松岩(Rocky)記得當時「自小接觸中外科學家的故事,又聽了很多關於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等不同的數學理論,父母更經常告訴我,讀好數理化就做什麼也無往不利,慢慢植根在心中,日後選科時也朝這個方向,所以先揀選了電腦科目。後來眼見當時電子工業興盛,覺得將電腦及電子工程學識相結合,將可以在日後工作上作出更大發揮,所以再報讀電子工程,便有了日後取得雙學士學位的結果。」

鄭校友對於推動人工智能不遺餘力,於數碼港年度盛事「數碼娛樂領袖論壇2024」發佈會上,與人工智能生成的本人影像同台演說。


鄭校友畢業後加入銀行工作,當年仍未有資訊科技(IT)部門,「我記得是叫EDP Centre,EDP 是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的意思,都是從事軟件開發的工作,互聯網應用尚未起步,我的職責是要接觸不同科技產品,利用個人專業去幫助公司發展。隨着職務上升,察覺到若要為公司繼續拓展業務,就需要與資訊科技專業人員以外的不同部門通力合作,在商業營運及管理方面交流協作,雙互之間有共同語言十分重要,於是我便報讀MBA課程。」選擇中大的原因是看中課程涵蓋多元內容,校友網絡亦相當廣泛,「中大EMBA讓我深入接觸多個商業管理範疇,包括市務營銷、金融理財、投資策略、業務發展等,甚至通過《易經》去理解管理學箇中奧妙,非常有啓發性,亦為我日後管理大型企業及機構奠下重要基礎。我也有幸得到高錕教授親臨課室為我們做了一個分享,題目是『The Future of Future』,以前瞻角度洞見未來。同時,畢業的同學來自金融、財務、諮詢、銷售、市場推廣等各個界別,這點我在修讀課程時也受惠不少,例如進行小組作業時會分為四人一組,我的小組就有CFO、市場推廣及於公營機構負責內部管理的同學,每次討論商業議題時會有不同看法,給我極大啟發,畢業後我仍然保持緊密聯繫的同學有不少是中大EMBA的同學,遇上商業問題常請教他們,反過來他們亦會問我關於金融或IT方面的問題。」

鄭松岩校友(右一)在中大讀EMBA收穫甚多,最難忘是陳志輝教授(左四)的教誨及一班同學的友誼。


讀EMBA培養商業思維

鄭校友未讀EMBA前,形容IT主要是工作上的專門技術,有了EMBA的商業思維,工作更得心應手。「由技術層面轉去商業層面,可以活學活用EMBA所得的理論及策略,融合科技專業與商業決策,更好地運用商業觸角,制定以科技革新金融服務的策略,更能貼合市場及客戶需求,引領公司擴大市場優勢。」正當鄭校友不斷為公司創造發展突破,仍然不忘發揮所長回饋社會的抱負。他明白到,創新科技需要更深入廣泛融入社會生活,才可以讓大眾共享創科成果,真正以科技改變世界,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好。「我很喜歡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的名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當初我出來工作的階段是『見自己』,到累積了一定專業知識後,就希望提升管理能力,融匯專業與管理來為企業帶來更大效益,EMBA正正有着這個作用,這是個見天地的階段。到後來我慢慢領略到,要令創科成果轉化落地,融入大眾生活,令香港在創科路上走得更遠,政府的角色以及施政至關重要,於是我又選擇到清華大學研習公共管理,希望深入了解公共行政,並將其與商業創新聯繫起來,令創新產品及服務通過公共政策渠道惠及廣大社會。」

鄭校友(左一)一直很支持中大商學院的活動,感激EMBA令他對商業世界有更深入了解。


數碼港乃驅動創科發展的引擎

走到「見眾生」的階段,是觸動鄭校友選擇擔起數碼港行政總裁重任的原因之一,科技洪流的推動是另一主因。「過去二、三十年科技變化很大,影響大家生活,尤其互聯網催生電郵,甚至發展手機上網,大家可以24小時在線工作,改寫了人類生活。我在銀行工作時,也因應互聯網及流動上網的出現,令產品設計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及後2005年湧現的數據倉庫,2015、2016年誕生金融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認證。2022年,ChatGPT出現,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推動各行各業由數字化轉型變成智能化轉型,所有行業都值得將產品或服務,以人工智能的思維作出審視及改造。香港要成為智慧城市及國際創科中心,一定要助力各行各業推行數字化升級,而數碼港正好是一個引擎,讓企業及機構找到合適技術及人才去加速轉型。」

今年8月,數碼港與金管局合作推出GenA.I.沙盒,協助銀行測試各種生成性AI的創新用例,促進人工智能在本地金融領域的應用。


宏觀來說,鄭校友成為數碼港行政總裁是希望香港的創科產業發揮更大作用,轉換另一個角度,他亦被本地初創感動。「我跟數碼港及科學園本來已很熟,時常於各項初創比賽中擔任評判。這些年輕人滿載衝勁投入時間及金錢,即使知道會有失敗的機會,亦願意去嘗試。我在銀行工作時,已落力促成銀行與初創之間的合作,特別是2016年開始,本地銀行紛紛進行數字化轉型,很多情況未必需要採用大公司的方案,初創在金融科技方面提供了大量創意,說到底初創欠的是資金及行業對接的機會,推出方案有機構願意採購當然好,即使初時項目投入金額可能不大,與業界建立關係,互相深入接觸及了解業界需要,也有助加強初創的成功機會。」

在「數碼娛樂領袖論壇2024」,鄭松岩校友(左三)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五)、嘉賓及機器人展品合照。


鄭校友說不用時常將創新想到很龐大及複雜,「數碼港其中一個發展領域便是智慧生活(smart living),意思是只要發揮少少創意,能夠改善人的生活,已是一種創新。例如放在超級市場出售的食物及飲品都有最佳使用日期,初創企業開發手機程式,掃描產品便顯示出廠日期及食用期限。如果是酒品,我們更可透過嶄新的音波技術,分辨真酒還是假酒,很多方案的意念都是被生活啓發出來。大學是充滿創意的地方,中大蒙美玲教授領導研發團隊,通過AI打造出符合香港語境文化的檢測平台,以減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退化速度,社會正正需要這些創意。我也留意到,大學更可加強怎樣去商業化及普及化研發成果,將他們的創意化成產品幫助更多人,希望大學與數碼港建立更多合作,讓廣大群眾善用這些發明。」

鄭校友上任數碼港後馬不停蹄向外界介紹數碼港的初創公司,包括帶隊到訪北京參展。


建構人工智能核心生態圈

時下所有人也在談論人工智能,AI同樣是鄭校友最感興趣的範疇。「數碼港牽頭發展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好快就投入服務,可以為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提供算力。除了建設算力以外,引入不同的大語言模型產品也是同樣重要,例如Llama、Google AI、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特別是引入不同行業的垂直式專業大模型,例如,已經落戶數碼港的科大訊飛醫療大模型所提供的智醫助理,可以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表現超過96.3%人類考生,這個大模型對大學科研、醫療服務,以及個人健康咨詢,都有很大幫助。」

鄭校友希望做的,是建構人工智能生態圈。「為各行各業引入專業模型,並邀請熟悉行業運作並且掌握新興技術應用的公司,加入我們的生態圈,協助企業將模型應用在日常工作流程中,加速AI賦能香港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當然構建生態圈的背後,我們非常注重兩個原則:一是網絡安全,持續性定期檢視及評估風險,確保超算中心符合銀行級數的網絡保安標準;二是與海外及內地大學合作,建構AI模型質量及安全性的評測基準。這些措施,將有利於提升廣大AI用戶應用人工智能的信心,更大程度利用AI提升各行各業的運作效率,繼而革新產品及服務。」


鄭松岩小檔案

  • 1988年 華僑大學電腦科學及電子工程雙學士
  • 2000年 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碩士
  • 2003年 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 2005年 英國劍橋大學及倫敦商學院商業領袖課程
  • 2019年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 2021年 北京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
  • 2021年 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別委員
  • 2022年 中銀香港首席信息官;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
  • 2024年 數碼港行政總裁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一十九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4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9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409/pdf/CUAM_202409.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