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幹細胞重建骨軟骨組織
陳佩 唐嘉其為關節損傷帶來新希望

今年5月政府創新科技署公布首屆產學研1+計劃(RAISe+)審批結果,中大有七個項目獲得資助,醫學工程教授陳佩(94崇基生物化學 / 98研究院外科科學哲學博士)領導的工程化骨軟骨組織(eOCT)是其中之一。她說RAISe+的精神,是將科研成果產業化,所以她邀請大學同學唐嘉其加入(94逸夫生物化學 / 12研究院數據科學及商業統計),運用他的業界經驗湊出成果,兩人異口同聲認為今天的成就,全因中大帶領,「組織工程的出現,正是80年代分別來自MIT及哈佛大學的醫科及材料科學教授,混合工程學及醫學知識,才令真正有生命的組織誕生。中大一直提倡跨學科精神,鼓勵不同學系一起解決問題,孕育了這個氛圍,才能解決當今世界面對的複雜難題。」

陳佩教授(左)及唐嘉其(右)對新的組織工程產品,十分有信心,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科研成果轉化成商品。
使用患者自身的幹細胞在體外培養骨軟骨組織,再置入人體取代受損的組織,是 eOCT的運作概念。


當初決定踏入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範疇,陳佩(Barbara)剖白是因為一位女孩,「我在美國讀博士後(postdoctoral),在麻省一間兒童醫院工作,在手術室見到遭受家暴的4歲女孩,她燒傷包了紗布躺在病床上,負責手術的醫生說病人完好的皮膚太少,如果透過組織工程方法製造更多可用的組織工程皮膚,小女孩得到醫治的機會就更大了。工程能製造更多皮膚組織,女孩的情況或會更好。這個體驗,令我明白原來組織工程的研究能幫到很多人,於是決意投身這範疇,希望能作出貢獻。」

陳教授研究的中心是組織工程,旨在提取自身細胞,然後放到一個三維空間,再加入生長分子(signaling molecules)促成細胞增長(proliferation),細胞慢慢生長成為組織,再用手術放回體內,令到壞死或者受傷的組織可以再生。「當中涉及多方面的挑戰,一是要令細胞數目多,要嘗試不同方法令細胞增長;二是要營造最好的生長環境,如何刺激細胞變得成熟,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研究的。」

與研究團隊打成一片,陳教授(持手機者)坦言沒有他們的支持,研究不可能達到目前規模。


重構關節組織再植回人體

全世界從事組織工程的科研人員為數不少,Barbara指出大部分不止研究一種組織,她的團隊過往也成功將研究結果,套用到皮膚、內臟及消化系統之上,「今次申請RAISe+選定關節軟骨及骨,因為出現關節問題的人很常見,每5位60歲以上人士就有2位關節有事,疫情後大家熱愛運動,也常令人出現關節損傷,我們早年跟中大容樹恒教授合作,他是運動醫學及創傷專家,他說一直以來也沒人研究到很好的軟骨再生方法,希望我們幫助有關節問題或軟骨損傷的人。」目前陳教授的方法是在病人體內骨髓或脂肪裏提取幹細胞,由於是自體細胞,重新移植回到體內出現排斥的機會較低,「我們特別深化整個項目,可以直接放進病人身體,整個過程基本上需時11至13個星期,希望優化令時間再快一點,令病人不用等那麼久。」

不過要真正將研究落地,少不免要找有商業經驗的人幫忙,唐嘉其(KK)加入團隊起了重要作用,「過去20多年,我一直在不同藥廠工作,後來輾轉到了一間美國生物科技公司任職,剛巧要在香港推出一些骨科產品,雖然我跟Barbara定期在同學聚會中見面,但從沒提及彼此的工作,直至有次代表公司去科學園參加骨科醫學會議,發覺大家也是做骨科有關的工作,合作就是這樣開始。」陳校友認為KK正好填補了缺口,「他在業界很出名,是很好的管理人才,我遇到問題他一直給予意見,幫我想辦法,甚至找投資者及促成業界合作,後來我邀請他加入公司,一起去完成這個項目。」

1994 年大學畢業,KK(左)選擇向商界發展,Barbara(右)則在科研上努力不懈。

唐校友(前排右)在藥廠工作多年,科研成果商業化的難題,他很有經驗。


回歸香港生產

有了唐校友的加入,項目推展順利進行,兩年前更在新加坡進行GMP生產驗證,陳佩預告未來將搬回香港生產,「我們無時無刻想在香港做GMP製造,2018年政府成立委員會,商討立法監管先進療法製品(advanced therapy products),我也是委員之一,這個監管是需要的,始終是要放進人體,需要確保其安全性,我們將新加坡生產的組織工程產品,運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作臨床研究,我們終究留在香港繼續製造組織工程產品,及後立法完成,中大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HKIB)的先進療法製品GMP中心亦於今年3月獲發牌,加上有RAISe+ 的資金,生產部分搬回香港。」

除了運動創傷及關節退化人士,陳教授指出長時間勞損引致的關節炎亦是研究對象,「譬如時常背負重型器材的攝影師,又或是肥胖人士,關節有機會長期受壓,我們希望可以發展新的組織工程產品,幫助這些有關節退化或是骨關節炎的病人。」

Barbara 強調距離產品推出市場還有一段時間,KK直言他的工作正好利用時間,理順整個商業化流程。「從商業化角度來看,香港可說具備優勢,尤其是本地私人醫療市場相當蓬勃,新藥推出後在市場的滲透速度非常快,目前需要成立團隊深入了解市民的健康需要,規劃完善的市場計劃;但我們不只立足香港,也希望順利打入其他市場。」

Barbara(左二)不停與團隊商討,如何將科研成果推出市場。


陳佩小檔案

  • 1994年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
  • 1998年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科學哲學博士
  • 2000年 美國哈佛醫學院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威爾曼光醫學實驗室博士後
  • 2003年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助理教授 - 助理教授 - 副教授
  • 2012年 英國材料、礦石和冶金研究所專業會員,認証工程師及認證科學家
  • 2016年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教授
  • 2020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先進療法製品(ATPs)授權人
  • 2023年 香港中文大學區積高和區梁淑賢生物醫學工程教授

唐嘉其小檔案

  • 1994年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
  • 2000年 GlaxoSmithKline 產品經理
  • 2012年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
  • 2015年 UCB 市場推廣主管
  • 2016年 Amgen 區域總監
  • 2020年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行政總裁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TjWQqx_Kw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一十九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4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9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409/pdf/CUAM_202409.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