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志文樓的親蜜生活

新亞書院志文樓以房間超細聞名,王翠虹(95 新亞日本研究)、梁群芳(09 新亞訊息工程學 / 11 研究院訊息工程學 / 22 研究院中醫學)、譚沛楹(11 新亞心理學)及馬皓瑜(23 新亞社會工作)四位不同年代住在志文樓的宿友,對此深表認同。不過正因地方細,大家距離反而拉近,造就更親蜜溫馨的宿舍生活。

(左起)馬皓瑜、王翠虹、譚沛楹及梁群芳憶述志文樓的溫馨生活片段。


王:王翠虹     梁:梁群芳

譚:譚沛楹     馬:馬皓瑜


:為何大家會選擇新亞書院?

譚: 當年可自行選擇書院,老實說,新亞並非首選,因為位置在山頂,而我很多課在山腳上,最後被派到志文是命運安排。

梁: 我的情況也類似,聽中學師姐提醒要選近上堂的書院,同樣沒有選新亞。後來派到新亞,覺得這裡很和諧,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新亞人很務實,對理想有所追求,覺得來到新亞是個對的選擇。

馬: 會先揀舊書院,因為活動比較多,而新亞及逸夫是不用做FYP(Final Year Project)的,所以我就二擇其一,最後選新亞是考慮到交通較為方便,有多架校巴途經,環境亦是考慮因素,每天起床窗外見到天人合一,確是心曠神怡的。

王: 是師兄及師姐提議的,我來到新亞有種人傑地靈的感覺,故此選擇了這裡。我本科讀日文,大部分時間在崇基上堂,所以時常要山頂山腳來回,但都好開心的,是一種回憶。

王翠虹(右一)說志文樓的生活令她過得非常開心。


梁: 雖然是在山頂,但坐校巴很方便,十分鐘內可以到達本部。

王: 有見過同學踩單車下山的,不過上完堂就要花氣力踩返上山⋯⋯

梁: 真的是「路遙遙無止境」,哈哈!

王: 有無跟其他書院的宿舍作比較?

譚: 參觀過其他宿舍,志文樓的房間以「的骰」聞名,但這並不重要,更重要是當中遇到的人和事。當然有想過住其他宿舍,結果長住志文樓,換來是與舍監有很好的互動,我覺得更值得。

梁: 我都有比較過,Ocamp有住過紫霞樓,當時紫霞樓算是新落成,房間及床也較寬敞,但後來還是選擇志文樓,成為志文樓的忠實粉絲,特別是住下來有種很溫暖的感覺,地方雖然細但卻很方便,去廁所及茶水間很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十分親蜜,令我愛上志文樓這個地方。


中大呎價最高的單位

馬: 有去過新亞及其他書院的不同宿舍,坦白說志文樓的房間是數一數二的細,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中大宿舍中呎價最高的!志文樓比紫霞樓優勝的地方是有風扇,於是後者在夏天時,只可以開冷氣;至於知行樓房間是較大,但因為歷史較為悠久,內籠不及志文樓新淨,而且與所有新亞宿舍相比,志文樓最優勝的地方是廁所,全賴各位工友努力,打理得十分乾淨,沖涼水壓亦是最舒服的⋯⋯

譚: 看來你去過不少地方沖涼!

馬: 哈哈,都有住過不同地方啦!志文樓那個水壓真的好舒服,有做水療的感覺。

梁: 地方細,冬天沖涼時蒸氣留在浴室也會長久一點,簡單來說,就是很warm!

馬: 其他書院的宿舍可能晚上沒有通宵更工友,但新亞卻是有宿工留守的,外人可能覺得新亞宿舍會較嚴。

梁: 我好奇問一句,你有否去過新宿舍梅雲堂沖涼?

馬: 它在我final year才建成,所以沒有試過!但印象中有去過它的廁所,較為新淨及很整潔。

王: 聽到你說志文樓廁所較為乾淨,還以為你讚賞這裡的宿生。

馬: 宿生是值得一讚的,志文樓從未出現過廁板有嘢咁唔衞生。

王: 大家又是否記得當年的同房?

譚: 梁群芳是我其中一年的同房!

梁: 對啊!

譚: 大部分同房有聯絡的,只是其中一位畢業後就失聯,一切要靠緣份!

馬: 我明天就約了同房吃飯,定期都會見面。

王: 比較可惜是與當年同房失聯,所以特別在此呼籲,有緣見到這篇報道的,請再聯絡我,去新亞書院校友會一定找到我的聯絡方法。又想問一問大家,當年對哪位宿生特別有印象?

譚: 腦海裡沒有人即時彈出來,可能志文樓的宿生係較為深閨的,紫霞樓較為活躍,出位的宿生或會較多。我是書院籃球隊的,因為有大量訓練,與隊友較為熟絡,參與宿舍活動真的不多。

梁: 女層宿生喜歡煮食,當年窮困未買到飯煲,自己多是煮麵充飢,但有些女孩子卻很厲害,能夠煮出一席九大簋,我每次都大讚一番,然後問可否讓試一、兩口,這是很溫馨的片段。

梁群芳(後排右三)與宿友一起燒烤。


王: 我就沒有此口福,只是記得斜對面房間住了三名讀醫科的女生,明顯有一位是「屈蛇」的,她們由朝讀到晚,有時晚上會煲糖水,有幸吃過幾次。

譚: 其中有一年同房廚藝精湛,我們十分高興可以坐享其成!


被窩裡打麻將減低聲浪

馬: 我那個年代男層在一樓,由於志文樓房間太細,較少男生會選擇來住,所以幾年來都是同一班男生住宿,暑假又一起參加書院Ocamp,變得大家特別熟絡,會時常圍在一起打麻將,其實宿舍是不可以打麻將的,我們也盡量將騷擾減至最少,但係洗牌聲太嘈吵,會用被子蓋着麻將枱,伸手入去甩牌玩,既可滿足打牌的欲望,又很克制地不會發出任何聲浪。凌晨一、兩點再到茶水間煮撈麵宵夜,充滿這些生活回憶。

馬皓瑜(右一)與他的宿友。


梁: 你們是否記得住宿那年的舍監是誰?

王: 我已經忘記了,對不起,舍監!

譚: 我就一定記得是張sir,因為他是院隊教練,很難不記得他。

梁: 住宿時橫跨了兩個年代,本科生時舍監是已故的馮教授,讀研究生時回來志文樓做hall tutor,然後轉了張sir做舍監,與兩位舍監都有一點互動的。

馬: 應該依家仲係張sir。

梁: 有否與張sir有過任何深刻回憶?

譚: 就是叫我練波,哈哈!又或是跟我說有「NA Run」提我報名,抓我去做些運動相關的東西。

馬: 記得院長盃張sir會在場邊擔任教練,平時在宿舍出入見到他,會跟他聊天,好親切。

梁: 與張sir聊天一定觸及運動,令我這個以前從不做運動的人,開始會做運動。Year 1上運動課時,運氣不好選了「體鍛」,記得那時跑四個圈已十分辛苦,後來認識張sir後,對運動及keep fit 多了認知,到讀研究生最後一年時,我竟然跑了一次10K,對自己是極大的突破,如果沒有張sir,應該不會改變我對運動的看法。

王: 可惜我沒有認識到他,當年PE堂要做引體上升,我就變成「引體下降」,有機會真的要認識張sir。


考試季節舍監派糖水鼓勵

梁: 每逢考試,志文樓都有個派糖水或派湯環節,張sir出任舍監時也沿用此傳統,但就加添了水果,一直流傳至今。

馬: 對!考試時大家都在自修室衝刺時,張sir會捧糖水入來,請大家食。

梁: 派糖水及湯對學生來說,是很溫暖及窩心的。

譚: 印象中味道是不錯的!

梁: 很足料的,有家的味道。我想當年有志文貓,大家又是否有印象?

王: 有少少印象。

梁: 不記得是year 2還是year 3,志文貓走了,同學們都很傷心,志文貓時常也會在大廳及小賣部遊走,有些宿生是相機發燒友,喜歡拍攝志文貓,是志文樓一件好開心的事。

王: 牠是志文樓的一份子!

梁: 剛才大家提到,志文樓的房間是最細的,當年會否因為志文樓較少人揀,所以特別選它?

譚: 絕對不是!Year 1第一學期沒有宿舍,要在志文樓「屈蛇」,這麼細的床還要孖鋪,真的有點辛苦,心想真的有宿舍時,要選擇床位較大的,當然最後不成功啦!其實志文樓好處是晚上不會被人拉出來去玩活動,我不太喜歡這類活動,留在志文樓是合適的。

馬: 志文樓是我首選,因為易入,又多朋友住這邊,會專程調到同一翼,全日不會關上房間,什麼時候也可以走入別人房間聊天。

王: 你們那時是否每年都有宿舍?

譚: 當然不是,要玩大量活動去保持住宿資格。

梁: 要儲宿分才可以,例如幫宿舍做點事情,或是去參加「Happy Run」等等。

王: 我當年就四年一宿,通常是year 1 的,你們就是要計分的?

馬: 上莊大約有12分,去學生會幫手又多幾分,「Happy Run」多一分,院長盃又有幾分,東拼西湊要夠20分才有保證。

譚: 住得遠也並非優勢,一定要玩極多活動才可以入住。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z-8hd7a94R8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二十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4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12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412/pdf/CUAM_202412.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