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美食天堂美譽,加上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創科,陳家銘(23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說這裡是最合適推動食品科技的地方,「肯去請教大學教授,很多科技能夠應用到食品製作之上,香港食品科技應該不會落後於新加坡、台灣等地,偏偏現實卻非如此。我估計是大家看風向,一窩蜂跟潮流去做AI及金融科技所致。」他強調食物生產佔了全球三分一碳排放,故此歐美國家極為重視食品科技,新加坡亦於2019年宣布「30-BY-30」願景(2030年糧食自給率提升至30%),政府撥資金支持食品科企,「如果香港有方法結合政產學研,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陳家銘(Edmund)說自幼物質匱乏,與美食更是完全沾不上邊,因此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飲食行業工作,就是為了一嚐美食的心願。「我本科讀商科,起初加入Starbucks幫忙管理店舖,有機會吃到從未接觸過的歐式糕點,很開心,也補償到兒時的缺失。」未創辦Meat the Next之前,他已有幾次創業經驗,「2010年在內地開咖啡店成本很低,兩年內在廣州、武漢、北京、瀋陽等地開了十多間分店,我是最早引入歐洲麵包加咖啡的模式,類似近年本地Passion、simplylife的模式,主要是看中內地有三十多元的Starbucks及幾元的即沖咖啡,中價約十多元的卻沒人做,既是可負擔的價格,又有即磨咖啡的質素,所以當時是很受歡迎的。」
投入內地生意後,與家人聚少離多,父親希望他能回港工作,唯有將心血售予拍檔,重回香港打工,但做慣老闆的他,很快又把握機會再創業。「回來後加入了全球最大日式咖喱連鎖店壱番屋,幫他們經營香港業務,很快已晉升成為高層,但日本公司始終將地區決策人的位置留給日本人,見到沒有發展空間,於是再興起創業想法。」剛巧有朋友想由台灣引入鮮奶茶到香港,既然毋須離開家人又可以創業,二話不說就決定跟朋友夾份做,「不過很快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管理食品廠方面不夠經驗,對於大規模量化生產沒有太多認識,於是將股份賣給朋友,加入漢莎天廚學做飛機餐。當時聘請我的原因是看中我的零售經驗,想將他們擅長的預製餐(ready meal)供應給便利店或咖啡店,希望能拓闊生意範疇。」
結果因為這份工,埋下Edmund這次創業的伏線,「漢莎天廚第一個預製餐的客戶是Starbucks,2017年對方突然提出,想我們開發一套可持續的食品方案,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相關方案,於是到中大、科大等學府找教授幫忙。」當然沒想像般簡單,因為既要守着食物第一線守則,即是要好味道及有營養,同時又要添加可持續價值,難度十分高,「我堅信科技能解決一切,以植物奶為例,市場上即使有豆奶及燕麥奶,但口感和營養不合我的要求,於是激發我向多種食材的方向進發。」
傳統豆奶及燕麥奶有豆腥味,坊間製造商為了蓋過腥味,加入大量糖分令奶的營養價值大幅降低,陳校友與多位教授商討後,得出結論是豆腥味源自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於是用特別的培植科技減走相關成份,解決了味道問題。不過隨之而來是大豆及燕麥經改良後,製作出來的植物奶不夠濃稠,於是再加入虎堅果(Tiger Nuts)來提升植物奶的口感,「虎堅果近年被稱為『超級食物』,原因是它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能加強心血管的健康,一次過解決味道及營養兩大問題。」
但虎堅果外殼極為堅硬,傳統要用極為耗電的重型機器,才能將之磨成粉末製成食物,「與教授合力研發出多重酶解的專利技術來分解虎堅果,一方面毋須浪費大量電力來磨粉,二來虎堅果只需極少雨水就能生長,可以抓住泥沙防止沙漠化,以往虎堅果經濟價值低,未能吸引農夫種植,現時我們大量採購來製奶,內蒙古沙漠邊緣就有農夫幫我們種植虎堅果,防止荒漠化,一次過滿足到營養、味道及可持續三方面的需求。」
有了方案,陳家銘膽粗粗於2020年成立Meat the Next公司,希望將方案付諸實行。不過香港從事食品科技的人不多,令商科出身的他堅信科技,背後原因是之前在不同公司的經歷,「漢莎天廚是德國公司,他們極為着重創新,工作時接觸到不少新科技;而在Starbucks工作時,見到他們為了令糕點更鬆軟,加入麵粉改良劑。說到底營養也是科學的一種,促使我有努力鑽研的動力。」當然食安問題是重中之重,內地網絡更流行「科技與狠活」術語,意指在食品中混入大量化學物,來提升食物的色香味,「我們在產品上列明用什麼材料,也對外公開製作時應用的科技,來免除大家的疑慮。始終是吃進口的,作為食品生產商,我們比誰都要緊張。」
Edmund說公司第一年是零收入,他要按樓及借貸,用盡全副身家來創業,別人眼中可能覺得傻,但他卻認為目標相當清晰,「見到有商機,也對自己的出品有信心,有時人生總要冒一次險,事前評估過最壞情況是輸掉所有積蓄,但萬一搏到的話,就會改變世界!始終植物奶的碳排放遠低於牛奶,改變飲食習慣也可抵銷氣候變化,而且植物奶的價格又不是天價,定價也在合理可接受範圍,值搏率一點也不低。」
創業、生小朋友及到中大讀EMBA全在同一年發生,他說彼此是有關連的。「創業過程中發現個人商業網絡不夠廣闊,一向聽聞中大EMBA的校友網絡十分強大,雖然同一時間有三間海外大學的EMBA課程錄取了我,部分甚至提供獎學金,但最終選擇中大,一來是兒子剛出生,不想離開他前往外地讀書,二來我的生意在香港開啟,首先需要本地人脈,中大可說是不二之選。結果中大的校友網絡幫到我,讓我結識到不同界別的校友,可以跨界合作,而公司第一位客人正好是校友,在他的餐廳試推我們的產品,如果沒有這個網絡,生意開展速度肯定沒有那麼理想。」
現時Meat the Next主力B2B生意,將植物奶供應予咖啡店採用,包括連鎖店Pret A Manger,亦有部分通過分銷商進行零售。陳校友說在中大學到的道理,有助他在商場上闖出一片天,「起初心想是科研產品,又不是主力B2C的生意,產品命名及包裝不用那麼着緊,用AI生成盒裝設計就直接推出市場。」叙福樓集團行政總裁黃傑龍(Simon)是公司天使投資者之一,他看完包裝後很有意見,說就算想幫忙推介給朋友,沒有一個易記的名字,根本不知從何入手,大家對產品也沒有印象。「他說既然賣點是Tiger Nuts,就不如改名作太加奶(Tiga Milk),起初覺得跟產品形象不太夾,想了十多個選項後,最終還是跟從Simon提議,事後回想那不就是讀EMBA時所教授的《易經》三易(簡易、變易、不易)。」
他說中大EMBA特別之處是加入中華文化,「提醒我們做生意要向內修,懂得謙遜及放低自己,促成日後多聽客戶及導師的意見,為公司發展帶來很多玄機。」所以他也提醒想創業的人,「要訓練自己有強大心臟來應付創業路途上的無數挑戰,不妨抽空多看《易經》及《道德經》,老祖宗的智慧一早為大家寫下啟示。」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二十一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5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503/pdf/CUAM_202503.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