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開啟物流運輸新時代】
中大碩士畢業 創立國際代運平台
李兆倫善用科技 滿足消費者所需

2014年創立了Buy&Ship國際代運平台,李兆倫(12研究院風險管理科學)說它實情是電商公司,「為何我住在香港,買同一件產品就需要付貴一點的價錢,為何當中會存在差價,這是不太公平的!」他舉一個例子,說外國有款名為Oura Ring的監察睡眠質素戒指,但從不郵寄到亞洲,「明明需要這樣優質的產品,卻因為居住的地方而享用不到,這是Buy&Ship想解決的問題。」

短短數年,Buy&Ship業務遍布日本、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海外倉庫達十多個。


原本打算做精算師的李兆倫(Sheldon),父親是本地物流公司早晨快信(Morning Express)的創辦人,他坦言加入物流行業是與家人有關,「加拿大讀完書回來後加入早晨快信邊做邊學,發現兩件事情,一是本地物流業在科技應用上頗為滯後,要依賴勞工不太有效率,覺得物流科技應該有發展空間;二是當時團購突然爆紅,物流需求短時間內急速上升,Amazon實際上是間物流公司,京東如此強勁也因為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網絡,阿里巴巴投資菜鳥物流,基本上電商發展帶動物流繼續壯大,選擇進入物流行業大概也不會錯。」

後來由早晨快信跳到DHL,學到的東西就更多,但同時也驚訝原來即使發展到具規模的公司仍然有改善空間。「有些位置明明可以做得更有效率及省錢,驅使我開始思考自行創業的可能性。不過真正促成創業的是妹妹,她精打細算,買一支水都會格價,對價錢十分敏感。有一次幫她在美國買東西,發現運費十分昂貴,令我意外地發現當中存在商機;起初也懷疑是否所有人也像妹妹一樣關心價格,但漸漸聽到身邊朋友都有跨境購物的需求,部分會託親戚寄貨,亦有人找空姐代購或光顧集運公司,研究了一段時間後,決心創立Buy&Ship。」

李兆倫說家人對他創業予以無限支持,公司成立初期爸爸的行業網絡令他在價格及營運上較對手有較大優勢。


獎勵用家分享跨境購物經驗

幫消費者從全世界以最低成本買心頭好回來,就是Buy&Ship的使命,但要做到,背後操作殊不簡單。Sheldon說幸好選對了策略,「我們認定物流只是基建,公司成立第一日,已經知道業務核心是內容!網站上有齊各類型的購物攻略文章,例如全世界購買lululemon價格最低的地方是哪裡?這類資訊才對消費者最有價值,他們看了之後想購物,自然會使用Buy&Ship的物流基建,高峰期每月有接近1,500篇文章,後來沒時間自己寫,2020年索性交給客人寫,他們購物前做足資料搜集,如果肯分享個人心得及攻略,就能享有折扣優惠,透過此機制吸引到全球6,000位會員,每月為我們寫文章,綜合到千奇百怪的購買體驗,做法有點像與Buy&Ship同期出現的小紅書,只是我們集中跨境購物範疇。」

目前香港業務佔Buy&Ship生意四成,東南亞、台灣及日本的業務正急速增長中,「疫情期間生意增長最迅速,因為不能出國旅遊,大家購物更依賴我們的服務;但與此同時,疫情令全球物流也出現極大問題,成本大幅上升,付運速度亦受阻,那段時間雖然有很多生意,營運上卻較為困難。我們決定投資千萬元在倉庫自動化技術,原因是以往黑色星期五,我們要短時間增聘大量兼職人手,但遠遠追不上需求,自動化後同一個貨量,只需一半人手就能完成,變相令我們可以處理的貨量倍增,令生意量急增。」

大舉投資推動倉庫自動化,Sheldon說科技是物流業近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回想十多年前剛踏入物流行業,李兆倫說科技是最大分水嶺,「總結經驗來看,在物流行業重資產普遍有一定優勢,肯投資更多科技令運作自動化,成本自然較對手低;除非你的角色是配送平台,例如Spaceship、Easyship般集合大量小商家,向大型物流企業爭取最優惠價格,這種類似中介的做法才能保持輕資產,否則無可避免要投資開拓不同科技。」


三跑啟用 香港空運優勢升級

談及物流業發展,李校友指出早年有投資者游說他轉到新加坡發展,但最後也堅持留在香港,原因是本地空運存在優勢,「香港機場是全球最多航班的地方之一,加上低稅率,像Buy&Ship般要將日本、歐美的貨物轉運到東南亞其他地方,計算成本後,一定是先將所有貨物集中在香港再派送到目的地,香港機場效率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鄰近的機場是無法媲美。」當然這個優勢確實要繼續努力經營,但國內機場近年很積極,湖南、湖北等地區政府大手出資,吸引貨商轉到當地機場出貨,「因此機管局不敢怠慢,年前預視到三跑啟用後貨量會大增,因此在虎門建立集中倉,以較低成本先將內地貨物組裝,然後直接運到香港上飛機送走;內地最後一公里(last mile)貨運及物流科技發展較好,各方面成本也較低,加上香港勝在航班多,提供的貨物清關服務效率高,結合兩者優勢才有勝算。」

雖然畢業多年,Sheldon說跟中大關係依然密切,「企業家除了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人脈也十分重要,我習慣撥出部分公司股份,聘請行業專家成為Buy&Ship的顧問,對我們幫助最大是林曉鋒及湛家揚兩位中大教授,他們時常會在公司數據營運及技術層面給予寶貴意見,或是幫我們配對有用的網絡及資源。」他說這點也是師弟師妹入行要緊記的,「要善用學校資源,教授們擁有的不單是知識,還有行業經驗及智慧,他們之前可能已經試過不同方法,從錯誤中汲取了經驗,聽取他們的建議絕對有助你的成長。」

與湛家揚教授(右)亦師亦友,李校友說當生意遇到難題,都會請教湛教授。


李兆倫小檔案

  • 2009年 多倫多大學精算學學士; 早晨快信董事會成員
  • 2010年 DHL商務主管
  • 2012年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 LHT Express聯合創辦人
  • 2014年 Buy&Ship聯合創辦人; alfred24聯合創辦人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二十一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5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503/pdf/CUAM_202503.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