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Pavel Ustyantsev(22晨興金融科技學)自小熱愛物理、數學和電腦編程。出國升讀大學前,他夢想成為一位物理學家,但在父親建議下,他開始探索既能激發學習熱情又具備良好就業前景的學科。偶然間,他發現中大開辦了全球首創的金融科技學士學位課程,涵蓋金融商業、工程創新技術和法律基礎等跨領域知識,他決定赴港入讀中大。Pavel表示四年的中大生活讓他開拓了金融科技學專業的視野,而晨興書院的多元文化交流更讓他深受啟發,成就了自信和成熟的自己。
Pavel在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長大,當地政府重視培養科技人才,他十歲開始學習電腦程式設計。他回憶道:「初中的學校生活最為嚴苛,高中分為普通學校和中等專業技術學校,要考進技術學校,從五年級開始,學校不斷篩選精英學生,功課量多到瘋狂,例如一晚要完成200條數學題。然而這階段的訓練,為我的物理、數學和電腦知識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由於哈薩克斯坦缺乏世界級大學,大部分學生都渴望出國留學。Pavel和父親一同參觀教育展覽,考慮清華大學後最終選擇了香港。他解釋道:「香港比北京國際化,更容易適應生活,畢業後出路也更多。」在眾多香港的大學本科課程中,他對中大的金融科技學最感興趣。2017年暑假,他來港參加中大的高中生暑期課程,體驗香港和中大的生活。「該課程讓我認識美國、英國、蘇格蘭、印度、泰國、緬甸等國家的優秀學生,我喜歡這種多元的文化交流。我亦愛上中大優美的校園環境,這裏可能是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回國後,他立即申請入讀中大,並在三個課程志願中只填寫了金融科技學,足見他的決心。2018年,Pavel憑藉優秀的履歷,獲頒中大入學、工程學院入學和晨興書院入學三項獎學金,對中大為國際學生提供的支援讓他感到驚喜。
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夏天溫暖、乾燥;冬天嚴寒、下雪,香港的冬天對Pavel來說猶如家鄉的夏天,他來港後才初次感受到「熱雨」的滋味。不過對他而言最難適應還是飲食習慣,「中亞的菜式以牛、羊和雞肉為主,輔以蔬菜,調味主要只用鹽和胡椒,但香港的菜式採用大量香料,有點不習慣。」話雖如此,他仍對港式火腿通粉和餃子情有獨鍾,他難忘香港曾有一間隱世的中亞餐廳,可惜已結業。讀書期間他大多在宿舍茶水間自己煮食,更與同學打開話匣子。「簡單如即食麵也可以成為聊天的切入點,然後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夢想,發現大家對生活充滿熱忱,這成為我的動力來源。」
為團結來自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塔吉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學生,以及推動多元文化交流,Pavel和其他8位學生成立了中亞學生會,為有意申請入讀中大的中亞學生提供協助,並每年在校內舉辦活動,介紹中亞特色食物、民族服飾、音樂和舞蹈。然而,哈薩克斯坦和香港之間始終存在許多文化差異,香港的排隊文化就讓他大感意外。「在香港街頭,只要有三個或以上的人做同一件事,大家會自動排隊。但在我的家鄉,我們會一擁而上爭搶頭位,這或許是兩地文化的差異。」
學習方面,Pavel最喜歡的科目是投資科學,因為理論與實踐並重,「其中一位教授在金融業工作多年,他猶如一本投資科學的活字典,分享自己在過往不同危機中採用的策略,激發起我們的學習興趣。」
金融科技學課程的跨學科特性為畢業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Pavel自小喜歡電腦編程,在中大二年級及三年級的暑假,他先後在一間創科研發中心和金融公司當軟件開發實習生,這段經歷讓他清楚自己的職業意向。現時他在一間大型的對沖基金公司當軟件工程師,雖然工作環境高壓以及工時長,但他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電腦編程讓我有一種創造自己世界的自由感,而我開發的軟件能直接影響投資決策和資產管理的效率,為我帶來成就感。此外,投資管理行業競爭激烈,對技術創新要求高,工作充滿新鮮感與挑戰性。」
居港六年多,Pavel即將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雖然許多對沖基金公司在世界各地均設有辦事處,意味着他可以選擇在任何地方工作,然而他表示已在香港建立了寶貴的人脈,並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厚的歸屬感,未來方向尚未有定案。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二十一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5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503/pdf/CUAM_202503.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