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家住離島的區懿華,知道獲中大取錄後,首要關心的是宿舍。「當時逸夫書院最新,宿舍也是最新的,入住後才發現主科大部分時間都在崇基上堂,每天要長途跋涉,校巴成為校園生活重要部分。」中大除了給她帶來知識,也為她牽來一段姻緣,「在大學結交了一班很要好的朋友,畢業後時常相約在某機構參與義工活動,認識了在該機構負責管理義工團隊的項目幹事,後來成為了我的丈夫,算是中大間接地撮合我倆。」
她說在中大生活分開前、後兩期,「中學時開始游泳,大學加入了中大泳隊,剛進大學時跟中學生活沒有分別,讀書及游泳佔據了九成時間。我是很喜愛看書及看文獻進行研究的,來到中大只要不用游泳就是『蒲lib』,時常在想,如果能讀遍大學圖書館內所有書籍就不得了。」成為「老鬼」後她開始努力玩,「我學過martial arts,宿舍有幾位對武術有研究的,時常跟他們坐在平台論武,或大夥兒去新亞梯頂觀星。最記得有年暑假與泳隊朋友旅行,以自駕形式由美國駛到加拿大,那時很多中學同學移民,順道去探望他們,到今天大學同學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絡和見面。」
2021年區校友獲大學同學提名,當選「逸夫之星」傑出校友,當選原因是她對教育界一直以來的貢獻,但她謙虛地說中大也有功勞。「我較多時間在直資學校工作,而直資學校由於在課程發展方面有較大彈性,向來擔當『先行先試』的角色,試行新穎的教育理念。這真的要多謝中大,入讀中大前讀師訓,在學時只鍛練教書方法,但中大卻提供很多教學研究的機會。當學校需要制訂『目標為本(TOC)』課程,甚至撰寫整個課程時,中大的訓練令我做到得心應手,真的要歸功於中大。」
畢業後沒多久就結婚,婚後三年已有小朋友,由於家住沙田,中大成為全家休閒勝地。「有時晚上會到中大吃飯,會帶子女到崇基飯堂、教職員飯堂及本部Coffee Corner吃飯,星期六、日亦會到崇基荷花池踏單車及遊玩。」對於兒子選大學,她沒有提供意見,「我對子女的信任很大,也尊重他們的成長,只會希望他們長大後,父母不在身邊時,要有自己的想法及主見。我記得大兒子大學放榜前夕,我才問他選了什麼科目,得知他孤注一擲只選了法律系時,其實擔心得要命,也只是抱着他說:「即使沒有大學錄取,媽媽也同樣愛你!」雖然對兒子有信心,但作為父母總是會作最壞打算。那句說話,其實是對自己說,提醒自己子女的價值不在於他們的成敗得失。
大兒子徐綽宏順利入讀中大法律系,他說選擇伍宜孫純粹是因為獎學金名額多,而他也順利拿下不少。「遺憾的是四年大學生活,只有一年獲派宿舍,同房是一位交換生,所以與書院其他本地同學,真的沒有什麼聯繫。印象中除了書院那個被譽為景色最美的健身房以外,其他設施也很少用到,確實有點可惜。」幸好學系活動沒有因疫情停下來,他在2022、2023及今年也被法律系選中,代表中大參加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維也納大學等機構聯合主辦的Vis Moot國際模擬法庭競賽,「那是與不同國家學校選手對疊的比賽,有機會與來自牛津、耶魯等名校的選手對陣,概念與辯論比賽相若,但更貼近法律實務的形式,在議題上也會聚焦特定的法律知識及案例。」
徐綽宏提到,「其中一年在維也納的正式比賽中,於380間大學中取得首16名,2025年那一屆,我們的隊伍贏得最佳陳詞大綱獎項,令我更有信心在法律界繼續發展。」目前他正在中大攻讀PCLL課程,即將投身法律界,慢慢摸索未來的路。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二十二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5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6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506/pdf/CUAM_202506.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