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時已經對寫程式有興趣,陳偉道(Willis)說在那個手機仍未流行的時代,寫程式是很新奇及吸引的事情。「中學雖然有電腦科,但我未讀電腦前已經開始自學寫程式,從Apple IIe(Apple於1983年推出的微型電腦)開始接觸,所以入讀中大,早已決心主修電腦,主要是想多點機會學習電腦及寫程式,因而選了計算機科學。完成本科後仍覺得未足夠,想再了解多一點,尤其是自己做研究到底會是怎樣,所以繼續攻讀碩士。」
畢業後他從事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工作,先向電腦遊戲發展,「當時有外資公司來香港成立開發小組,我負責開發3D遊戲引擎,同事大多是總公司派來的外籍工程師,對於我來說是很雀躍的,剛踏足社會已經可以接觸如此先進的3D遊戲。可惜公司後來經營上出現問題,一直沒有自家產品推出,於是我跟另一位同事決定自立門戶,創立手機遊戲公司;當時iPhone仍未面世,我們用Java電腦語言來編寫Nokia手機遊戲,但大家都知道Nokia後來沒有成功,我們的公司也沒有成功,營運了一年左右就決定結束。」
機緣巧合認識到在法國公司Ingenico工作的朋友,開始接觸電子支付行業,08年他加入恒生銀行,開發出當年第一張支援Visa payWave拍卡支付功能的enJoy卡。「由發卡、讀卡器到終端機,需要多方配合,整個系統後端(backend)也要做很多功夫,需要大量人手。我當時是轉了崗位,除了開發工作,還包括協助客戶處理線上支付的項目,亦會與供應商緊密溝通,監管商戶安裝終端機的流程,並提供技術支援。」在恒生工作了七年多後,轉到現時工作的俊盟國際(EFT Solutions),Willis說公司最主要的業務範疇是提供支付終端機,即是日常購物及餐飲簽賬所用的「碌卡機」,讓商戶透過一部機就能收取從信用卡、八達通、微信支付、支付寶等不同支付工具的款項。「目前本地市場六成卡機由俊盟國際提供,我們做的是B2B業務,照顧商戶及銀行的需求。市民每天使用我們的服務,但卻未必認識我們。」
在支付行業工作至今十多年,陳校友說變化真的很大,「支付方式的種類及複雜性,與我剛入行時有很大分別。單是信用卡技術,已從最初的磁帶,發展到今天會用晶片、NFC、手機mobile wallet、QR code,甚至香港較少見的生物認證(biometric),用手掌靜脈去確認付款。現時市場存在十多二十種支付方式,可想而知有多複雜。另一方面,現時愈來愈着重信息安全,以前我們的卡機符合基本規格就過關,但現時則需要滿足各銀行及支付工具機構不同的認證標準;因此我時常說,從事支付行業要百分百與時並進,相對其他行業,電子支付在這幾年的變化是最大的,是幾何級增長,要經常留意最新資訊,才能滿足市場上的變化及需求。」
至於香港在電子支付方面的發展,陳偉道說仍有進步空間。「我形容香港支付市場好像戰國時代,八達通、信用卡及其他支付方式各據山頭,不像內地差不多統一用QR code方式,也不像歐美地方以信用卡為主,香港情況是各自發展百花齊放;而且仍有很多地方只收現金,電子支付未像內地般普及,或許在教育及宣傳要再多花點功夫,令電子支付普及,更廣泛使用。我們也做了很多功夫,為不同商戶度身訂造方案,例如街市檔主手濕時很難操作支付終端機,會特別為此加入防水鍵盤,而室外停車場要較為耐熱的終端機,我們也去搜羅合適硬件,甚至向硬件商反映用家的痛點,讓他們可以因應不同場景作出調整,盡量令更多商戶可以採用電子支付。」
Willis坦言電子支付始終牽涉到金融交易,講求百分百準確性,容錯程度是很低的,所以一定要很小心,不可以出錯。「這方面有賴中大的教育,因為寫程式就是將一個很複雜的工作,分拆成一些簡單的步驟,教一部什麼也不懂的電腦去完成,所以基本上就是解決問題,特別是中大課程着重基礎理論,當中訓練的邏輯思維助我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令我能在這個行業站穩陣腳。」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二十二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5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6月號
pdf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2506/pdf/CUAM_202506.pdf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