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校友專訪】封面人物:查毅超以創科引領香港新型工業化 信守承諾投入其中



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信守承諾投入其中
查毅超以創科引領香港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主席查毅超博士(07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重視承諾(Commitment),不論是承諾接手家族工廠,還是承諾擔任公職貢獻社會,永遠說到做到,應承了的就百分百全力以赴去做。他說不論讀書、工作或是個人興趣,都要認真及全情投入(devote),才有成功的機會。

查毅超(Sunny)對創科的熱誠,並非始於香港科技園擔任主席開始,早在小學六年級已萌芽,「我記得當時自發向媽媽提出要參加暑期電腦班,當時是七十年代,課室內只有Commodore 64電腦,學的也只是BASIC編程,升上中二,爸爸買了部Apple II的仿製(clone)電腦給我,但那時本地學校並沒有電腦班,直到後來到美國讀書,才見到有電腦室,甚至有老師教你寫Pascal程式,興奮地踏上編程之旅。」在家中排行最細的他,大哥及家姐在美國讀書,他也跟隨其後。「基於對電腦的熱愛,入大學時本想讀電腦或是產品設計,但在屋企人引導下,還是選擇了工商管理。不過在大學還是揀選大量與電腦有關的科目。」

認定電腦是個人興趣後,查校友希望有更多實踐,「讀大學時很幸運,學校要求每位學生花兩個學期出外工作,我選擇到新蒲崗一間3,000人製衣廠的電腦部工作,學習撰寫dBase III程式,見到那間廠的畫面,與父母的工廠相比有頗大的差距,也因而構思到他日回家族工廠幫手時,要優先改革哪一方面。」原來當日到美國讀書,他早已承諾回港繼承爸爸的生意,「我由小到大是信守承諾的人,應承了就會做。家姐及兄長選擇了美國,我答應父母一定會回來香港。記得year 2時,爸爸再問我是否真的會回來,原來爸爸曾經想過將廠房搬到深圳,如果我不回來接手,他不會搬廠到深圳,年紀漸大,爸爸很難兼顧深港兩地,我既然應承了就要履行承諾。」


查校友(左一)以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科技園主席身份,與特首李家超前往阿布扎比,與當地工商會簽合作備忘錄。

贏得「磅秤大王」美譽

1988年在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畢業後,他加入父親一手創辦的香港福田集團,還引入電腦管理,「起初父母不太接受,唯有先放棄用打字機處理文書工作,改用電腦建立範本(template)來做,父母很快意識到電腦的用處,我就編寫一個迷你版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將採購、倉存、銷售等步驟電腦化,之後再改善公司內部的通訊機制,由於當時仍未有互聯網,我很快在一年內建立了NetWare系統,讓公司員工在內聯網以cc:mail電郵溝通。」

將公司管理電腦化後,下一步是簡化公司的產品線,「父親的強項是製作機械及模具。當年他主力與洋行做生意,產品包括電筒、吸塵機、燈具、鬚刨等,最有趣是在1975年設計過一款機械磅,傳統機械磅都是行針式的,但他做的是另一種較複雜的結構,心想難度如此高也做到,不如集中發展及生產機械磅,成功吸引到不少歐洲客戶。」將業務重心轉移至磅秤,公司逐漸成為全球領先的磅秤生產商,Sunny也贏得「磅秤大王」美譽。


查校友在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讀書,取得理學士學位。

工作不忘進修 中大EMBA畢業

承諾接手家族工廠,十多年來一直全情投入,但查毅超念念不忘的是進修,「大學畢業後回港,差不多每年也有報讀MBA的心願,甚至很早已在研究不同的MBA課程,連GMAT考試的書本也買了,但可惜一直沒有時間去完成升學這件事。我為公司打拼十多年,進行多項收購合併及重整工廠規模後,業務漸見穩定之際,終於騰出時間報讀EMBA。我又對比不同的EMBA課程,發覺中大在各方面都稍勝一籌,所以就選擇了中大。」

他說在中大讀EMBA的難忘事多不勝數,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考試,「第一科是考Michael Ferguson教授的那科,始終十幾年未曾考試,考試開始首五分鐘,我拿著筆手不停顫抖,教授見到空白的試卷,知道我的心情緊張,於是笑着拋下一句:You are doing good,緩和緊張氣氛,那次之後才開始習慣考試。」


中大EMBA畢業,查毅超(左一)與同學在畢業晚宴留影。

獲青年工業家獎 立志投身公職

提到投身公職,查校友表示,轉捩點是2004年獲頒青年工業家獎,「有評判覺得我在公司業務方面表現理想,但在公職方面的貢獻卻空白一片,我細閱其他獲獎青年工業家的履歷,每位都有很多公職,為社會貢獻良多,於是我跟評判許下承諾,如果真的獲獎,一定會多花時間投入公職之中。」

查校友首度參選青年工業家獎即獲獎,旋即加入商會辦事,一年後收到時任創新科技署署長王錫基的邀請,加入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當時第一個想法是ASTRI董事局全是大學副校長或工業界的老前輩,我擔心自己是否勝任;第一次到董事局開會,有與會人士問黃子欣主席,我是否實習生,黃主席連忙解釋。但由那時開始,就燃起了我對公職的興趣,之後加入創新科技署、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香港科技園、香港工業總會等不同機構。」

一人身兼多項公職,最重要懂得分配時間。Sunny說自己最愛的帆船運動,「曾經有段時間吩咐秘書盡量將會議集中於3至4日,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一星期花一、兩天時間玩船。但隨着公職數目愈來愈多,外出應酬也很多,玩船時間調到周末甚至要適可而止,遇有比賽亦不敢每場也參與,交由隊友頂上,始終最重要是要與家人作出協調。」


熱愛揚帆出海的Sunny(右一),近期已很少機會玩船。

成功將工業邨重新定位「創新園」

2018年獲政府委任為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憶說曾經表示希望5年之內科技園培育的初創去到500間,結果不足三年已達成。「同事跟我說可以退休了,當然這只是說笑,當時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工業邨要升級轉型。他說科技園與工業邨(現稱「創新園」)的關係密切,互相配合可以做得更好,令香港新型工業化升級轉型,我個人向來有些想法,於是2020年邀請本地工業家加入諮詢委員會一齊去討論,經過兩輪意見收集,才完成重塑工業邨的計劃。」

計劃中包括將企業退出工業邨交還的廠房,改造成合乎其他工業的規格,甚至新建一些中心,包括去年於將軍澳工業邨成立的先進製造業中心(AMC)及數據技術中心(DT Hub),以及明年完工的微電子中心(MEC)等,「創新園未來將會有更多不同工業的工廈,這些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我自己也是工業家,科技園董事局成員即使不是來自工業範疇,也很有興趣去了解及參與,為整個工業升級轉型。」


今年5月中大頒授榮譽院士予查毅超(右一),表彰他事業取得卓越成就,對大學作出重要貢獻。

提到香港創科發展,查校友說現在是最佳時機,他解釋:「近年特區政府史無前例投放超過1,500億港元發展創科,今天年輕人在大學做研究,只要有一個想法,申請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也好,或是走入科學園取得創新意念(ideation)資助也好,已經有8至10萬資金試行,讓你嘗試創新是否可行,到試行有成績真正想開公司,申請加入培育計劃(incubation),有多達幾百萬元支援,做得出色的話,在不同階段會繼續有不同計劃的支援。」

他寄語年輕人投身創科一定要全身投入,「想做創科要有個心態,多聽別人的意見,即使嘗試失敗也不要氣餒,從失敗中調整方向,就算我們中大校友創立的獨角獸Lalamove,也曾經遇上不同挑戰,世間上不會有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的故事,創業有起有跌,只要有心而為終會成功的。」


查毅超認為現時是香港發展創科的最佳時機。

查毅超小檔案

  • 1988年‧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商學理學士
  • 2004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 2006年‧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
  •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 2010年‧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博士
  • 2013年‧香港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
  • 2018年‧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
  • 2021年‧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EF-uW9zk1Us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四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3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6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6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