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校友专访】封面人物:查毅超以创科引领香港新型工业化 信守承诺投入其中



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信守承诺投入其中
查毅超以创科引领香港新型工业化

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主席查毅超博士(07研究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重视承诺(Commitment),不论是承诺接手家族工厂,还是承诺担任公职贡献社会,永远说到做到,应承了的就百分百全力以赴去做。他说不论读书、工作或是个人兴趣,都要认真及全情投入(devote),才有成功的机会。

查毅超(Sunny)对创科的热诚,并非始于香港科技园担任主席开始,早在小学六年级已萌芽,「我记得当时自发向妈妈提出要参加暑期电脑班,当时是七十年代,课室内只有Commodore 64电脑,学的也只是BASIC编程,升上中二,爸爸买了部Apple II的仿制(clone)电脑给我,但那时本地学校并没有电脑班,直到后来到美国读书,才见到有电脑室,甚至有老师教你写Pascal程式,兴奋地踏上编程之旅。」在家中排行最细的他,大哥及家姐在美国读书,他也跟随其后。「基于对电脑的热爱,入大学时本想读电脑或是产品设计,但在屋企人引导下,还是选择了工商管理。不过在大学还是拣选大量与电脑有关的科目。」

认定电脑是个人兴趣后,查校友希望有更多实践,「读大学时很幸运,学校要求每位学生花两个学期出外工作,我选择到新蒲岗一间3,000人制衣厂的电脑部工作,学习撰写dBase III程式,见到那间厂的画面,与父母的工厂相比有颇大的差距,也因而构思到他日回家族工厂帮手时,要优先改革哪一方面。」原来当日到美国读书,他早已承诺回港继承爸爸的生意,「我由小到大是信守承诺的人,应承了就会做。家姐及兄长选择了美国,我答应父母一定会回来香港。记得year 2时,爸爸再问我是否真的会回来,原来爸爸曾经想过将厂房搬到深圳,如果我不回来接手,他不会搬厂到深圳,年纪渐大,爸爸很难兼顾深港两地,我既然应承了就要履行承诺。」


查校友(左一)以香港工业总会及香港科技园主席身份,与特首李家超前往阿布扎比,与当地工商会签合作备忘录。

赢得「磅秤大王」美誉

1988年在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业后,他加入父亲一手创办的香港福田集团,还引入电脑管理,「起初父母不太接受,唯有先放弃用打字机处理文书工作,改用电脑建立范本(template)来做,父母很快意识到电脑的用处,我就编写一个迷你版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将采购、仓存、销售等步骤电脑化,之后再改善公司内部的通讯机制,由于当时仍未有互联网,我很快在一年内建立了NetWare系统,让公司员工在内联网以cc:mail电邮沟通。」

将公司管理电脑化后,下一步是简化公司的产品线,「父亲的强项是制作机械及模具。当年他主力与洋行做生意,产品包括电筒、吸尘机、灯具、须刨等,最有趣是在1975年设计过一款机械磅,传统机械磅都是行针式的,但他做的是另一种较复杂的结构,心想难度如此高也做到,不如集中发展及生产机械磅,成功吸引到不少欧洲客户。」将业务重心转移至磅秤,公司逐渐成为全球领先的磅秤生产商,Sunny也赢得「磅秤大王」美誉。


查校友在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读书,取得理学士学位。

工作不忘进修 中大EMBA毕业

承诺接手家族工厂,十多年来一直全情投入,但查毅超念念不忘的是进修,「大学毕业后回港,差不多每年也有报读MBA的心愿,甚至很早已在研究不同的MBA课程,连GMAT考试的书本也买了,但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完成升学这件事。我为公司打拼十多年,进行多项收购合并及重整工厂规模后,业务渐见稳定之际,终于腾出时间报读EMBA。我又对比不同的EMBA课程,发觉中大在各方面都稍胜一筹,所以就选择了中大。」

他说在中大读EMBA的难忘事多不胜数,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考试,「第一科是考Michael Ferguson教授的那科,始终十几年未曾考试,考试开始首五分钟,我拿着笔手不停颤抖,教授见到空白的试卷,知道我的心情紧张,于是笑着抛下一句:You are doing good,缓和紧张气氛,那次之后才开始习惯考试。」


中大EMBA毕业,查毅超(左一)与同学在毕业晚宴留影。

获青年工业家奖 立志投身公职

提到投身公职,查校友表示,转捩点是2004年获颁青年工业家奖,「有评判觉得我在公司业务方面表现理想,但在公职方面的贡献却空白一片,我细阅其他获奖青年工业家的履历,每位都有很多公职,为社会贡献良多,于是我跟评判许下承诺,如果真的获奖,一定会多花时间投入公职之中。」

查校友首度参选青年工业家奖即获奖,旋即加入商会办事,一年后收到时任创新科技署署长王锡基的邀请,加入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当时第一个想法是ASTRI董事局全是大学副校长或工业界的老前辈,我担心自己是否胜任;第一次到董事局开会,有与会人士问黄子欣主席,我是否实习生,黄主席连忙解释。但由那时开始,就燃起了我对公职的兴趣,之后加入创新科技署、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香港科技园、香港工业总会等不同机构。」

一人身兼多项公职,最重要懂得分配时间。Sunny说自己最爱的帆船运动,「曾经有段时间吩咐秘书尽量将会议集中于3至4日,腾出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一星期花一、两天时间玩船。但随着公职数目愈来愈多,外出应酬也很多,玩船时间调到周末甚至要适可而止,遇有比赛亦不敢每场也参与,交由队友顶上,始终最重要是要与家人作出协调。」


热爱扬帆出海的Sunny(右一),近期已很少机会玩船。

成功将工业邨重新定位「创新园」

2018年获政府委任为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忆说曾经表示希望5年之内科技园培育的初创去到500间,结果不足三年已达成。「同事跟我说可以退休了,当然这只是说笑,当时还有另一个目标,就是工业邨要升级转型。他说科技园与工业邨(现称「创新园」)的关系密切,互相配合可以做得更好,令香港新型工业化升级转型,我个人向来有些想法,于是2020年邀请本地工业家加入咨询委员会一齐去讨论,经过两轮意见收集,才完成重塑工业邨的计划。」

计划中包括将企业退出工业邨交还的厂房,改造成合乎其他工业的规格,甚至新建一些中心,包括去年于将军澳工业邨成立的先进制造业中心(AMC)及数据技术中心(DT Hub),以及明年完工的微电子中心(MEC)等,「创新园未来将会有更多不同工业的工厦,这些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我自己也是工业家,科技园董事局成员即使不是来自工业范畴,也很有兴趣去了解及参与,为整个工业升级转型。」


今年5月中大颁授荣誉院士予查毅超(右一),表彰他事业取得卓越成就,对大学作出重要贡献。

提到香港创科发展,查校友说现在是最佳时机,他解释:「近年特区政府史无前例投放超过1,500亿港元发展创科,今天年轻人在大学做研究,只要有一个想法,申请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也好,或是走入科学园取得创新意念(ideation)资助也好,已经有8至10万资金试行,让你尝试创新是否可行,到试行有成绩真正想开公司,申请加入培育计划(incubation),有多达几百万元支援,做得出色的话,在不同阶段会继续有不同计划的支援。」

他寄语年轻人投身创科一定要全身投入,「想做创科要有个心态,多听别人的意见,即使尝试失败也不要气馁,从失败中调整方向,就算我们中大校友创立的独角兽Lalamove,也曾经遇上不同挑战,世间上不会有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故事,创业有起有跌,只要有心而为终会成功的。」


查毅超认为现时是香港发展创科的最佳时机。

查毅超小档案

  • 1988年‧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商学理学士
  • 2004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 2006年‧应用科技研究院董事
  •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 2010年‧香港城市大学工程学博士
  • 2013年‧香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
  • 2018年‧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
  • 2021年‧香港工业总会主席

《中大校友》人物专访短片:https://youtu.be/EF-uW9zk1Us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四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3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6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6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