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校友對談】葉文娟 麥美娟 孫玉菡 孫東 憶中大人和事 細訴流金歲月



葉文娟 麥美娟 孫玉菡 孫東
憶中大人和事 細訴流金歲月


(左起)孫玉菡、葉文娟、麥美娟及孫東暢談中大難忘的人和事。

今屆特區政府班子有多張新面孔,其中四位是中大校友,分別是特首辦主任葉文娟(87聯合政治與行政)、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93新亞英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94崇基工商管理),以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97 研究院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哲學博士)。他們來自中大不同書院,也各有彼此的背景及經歷。這次專題非常難得邀請到四位政治委任官員應《中大校友》邀請聚首一堂,細訴他們在中大的流金歲月,希望對師弟師妹們有所啓發。

葉:葉文娟(Carol)麥:麥美娟(Alice)菡:孫玉菡(Chris)東:孫東

【與中大的緣份】
如何與中大結緣,成為了訪問首個話題,選修科目背後考量各有不同,但不約而同大家都認為入讀中大,是人生最好的決定。

東:我來到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是有點偶然,也是冥冥之中有命運的安排,本來在清華大學讀博士,從事醫療儀器研究,有一天系主任跟我說香港有個機會,問我要不要去,當時仍未知是哪間學校,就應承說可以;一年多後收到通知,中大錄取了我,我還疑惑中文大學不是學中文的嗎?來到中大,導師研究的是機器人,跟我在清華所做的也相近,就待在這裡繼續這方面的研究。


孫東畢業時在工程大樓外留影(左圖),去年在中大同一位置拍照,回憶及感覺湧上心頭。

麥:我個人比較佛系,考完A-Level,哪科成績較好就報哪科,哪間大學收我就讀哪間,並不是很有計劃的人,選科也不會排隊,有位置就報讀。

葉:我原意是想讀社工系,主因是受到電視劇《北斗星》影響,很想去幫助別人。但當時爸爸說我的性格感性,情緒上容易受影響,會經常不開心。後來哥哥出主意,說我為人老實,都是做政府工好,於是選了GPA這科,但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雖然GPA的G是Government,但學習範圍包括很多政治課題,和做政府工沒有必然關係。

菡:選中大的主因是暫取生制度,那個年代中大與港大兩間大學爭取優秀學生,中六時校長說有表格要派,但就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要先看會考成績,所以大家知道行出去拿表格的,都是成績較好的。表格主要問你會否考慮成為中大的暫取生,我覺得不用再考A-Level便入大學,填上會考慮,下一步就選擇科目,心儀的是醫科或工管,結果沒有選擇醫科是因為劏不了老鼠,連老鼠也搞不定,應該不能為病人做手術,索性剔除醫科不選;那時中大工管很熱門,我就選了它,不過畢業即加入政府,沒做過工商工作。

葉:我當初想做社工,加入政府後輾轉做了社會福利署署長,前後在社福界做了十年,感覺到有點命運安排,圓了年青時夢想的感覺。

菡:我在中大讀工管,畢業後加入政府,2017至2020年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工作時特別感興趣,正是當年所讀的範圍,做起事來很有興趣,就像讀書的回憶一次過回來了。

【細訴難忘經歷】
暢談難忘的中大歲月,大家就像由身處的政府總部,剎那間回到中大的山城,回想當時的純真及憨氣,不期然懷緬一番。

東:我從內地來中大第一個月發薪水,突然比之前多了九千元港幣,一直也念念不忘,當時港幣比人民幣還要高,收到時真的很開心,也十分難忘。另一樣難忘事是未到中大時,對中大一點也不認識,到底香港的大學是什麼樣子呢,來到時發現原來是個很優美的校園,這是一間與國際接軌的大學,印象特別深刻,很多老師也有優秀研究背景,教學及研究的方式跟內地很不同,留下了難忘回憶。

「硬企」三十多小時火車到北京

葉:記得year 2時,上莊籌辦系會活動,其中一項是北京大學交流團。那個年代,同學對認識祖國十分重視,交流團有三十多人參加,坐火車去北京要三、四十小時,我們選擇了價錢介乎於硬座及軟卧中間的硬卧。交流團跑上火車後,同學才發覺遺失了全團人的車票。當時火車超訂情況嚴重,座位早已給其他人佔用,唯有向售票員苦苦哀求,終於肯讓我們「硬企」,在迫滿人的車廂中站了三十多小時,真的十分難忘。到了北大與內地學生交流,入住他們的宿舍,儘管中大當時是很基層的學校,但北大的宿舍及學習環境與中大也相去甚遠,原來入讀北大的尖子的學習生活及環境相當刻苦,令我更加懂得珍惜在中大擁有的。


八十年代參加北大交流團,葉文娟(前排右一)在北大飯堂留影。

麥:讀中大時是我人生最開心的四年。較為難忘的也發生在year 2,代表英文系組織籌委會,參加新亞書院的開放日。當時我負責宣傳一職,例牌工作是每逢喜慶節日,總喜歡在新亞及聯合兩座水塔,掛上大型橫額進行宣傳;我們想創新,認為平日慣用的布質橫額不夠美觀,於是轉用膠質帆布再貼上各種物料,努力了幾日幾夜後掛上水塔,誰知真的輸了經驗,上午掛好,下午已被大風吹斷,終於明白前人為何要用布製橫額。這件事令我明白,做事永遠要考慮周詳,並非只顧美觀就可以。

東:比較遺憾是中大讀書時沒有拍下許多照片,直到畢業將要離開,才發覺應該多照幾張相,現時找到的相片也是在畢業時拍的。讀研究院的生活簡單,每天只流連宿舍、實驗室、飯堂三個地點,每天也要做研究及見導師,同學頂多也只有幾個,不像本科生那麼多人,但也校園很美是我最難忘的。


孫東(左二)對中大優美的校園景色留下深刻印象。

葉:回想當年的北大交流團,最大感受是內地學生每次辯論及討論,總是非常流利並雄辯滔滔的,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交流團有點資助,可以有機會請他們喝汽水及啤酒,也是很開心的。在北大認識的學生後來成為多年筆友,互通書信,是很值得懷念的大學生活。

【充實的大學生活】
讀書以外,大學生活最精彩的地方肯定是住宿及上莊,當中有說不完的話題及趣事,也締結了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

菡:Year 1時有上莊,上莊對於我最大的衝擊,是設有答問大會,師兄師姐有大量問題發問。最初我覺得很難答,例如質詢你怎樣幫到手,或是用情境題,面對某個特定情況時會怎樣做,我們沒有經驗容易啞口無言,睡了一晚後想通了,應該採取他有他問,我有我答的態度,意思是無論對方怎樣問你,你也堅持說回自己的故事,但要很流利及有信心講解你的理念,嘗試將問題擺在一邊。師兄師姐的問題本身是個陷阱,後來聽他們教路便容易過關。

麥:Year 3做完新亞大O Camp後,整班籌委坐船去大嶼山,租了間渡假屋慶功。到埗後打算去碼頭租麻將及麻將枱,我跟黃昕然(93新亞社會學)最喜歡打麻將,於是由我們兩個負責去租,誰知半路遇到一隻狗,情急之下他用麻將枱擋着狗隻,對峙了一段時間,終於牠自行離開,我們才安然回去打麻將。


麥美娟(中間戴太陽眼鏡)year 3與新亞O Camp籌委坐船前往大嶼山時攝。

葉:當年的宿生會曾經不斷思考推出什麼活動吸引整個宿舍的人一起玩,結果構思到紅綠歌唱大賽,有比賽自然會激發士氣,那些年電視正播放《楊門女將》,我們以紅組組隊參賽,模仿汪阿姐耍纓槍,又設計一些動作及招式,難度相當高,我當時也有請教爸爸學習新招式,結果真正表演時全場拍掌;雖然當晚綠組表演落力,最終由紅組勝出。


與湯宿宿生會發起紅綠歌唱大賽,葉文娟(前排左二)與宿友們合演《楊門女將》得獎。

慶幸在中大找到另一半

菡:另一樣最難忘的是通宵排隊選科,我不知這個年代是否還需要這樣做,但當時熱門科目要排很久的,最長一次試過排一日一夜,還要不是為自己排,而是為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排的!已經記不起是選哪科,只記得選科很辛苦。

麥:Carol及Chris的另一半也是來自中大的?

葉:哈哈,我的終生伴侶也是在大學時籌辦宿生會活動認識的。

菡:簡直是大學使命之一啦!記得三年制及四年制的同學我也經歷過,個人來說必定是四年較好,課程沒有那麼緊密。我記得讀到year 4時,開始遇到三年制的同學,感覺上課程迫得很緊,三年制的出現有其原因;但作為完整大學教育,一定是四年比三年好。

麥:大學生活就更加是四年比三年好,始終第一年比較渾噩,還未識到太多朋友,到第二及第三年可以玩,自己不是勤力學生,所以那幾年都是玩的記憶,然後第四年要開始準備畢業求職,既然四年制可以多玩兩年,一定比三年制好!

葉:我也贊成啊!籌辦和參加活動是大學生活重要一環:大學時要玩、要籌組系會,也有拍拖;我那時還有參與辯論隊及扶輪社,活動多多,出來工作後才發現辦活動時學到的組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實際上非常有用,不一定上堂才是學習,所以怎說也是四年制好。

屈蛇要依規買足蛇票

菡:你們全都有住宿舍吧?

麥:有,我還屈蛇屈了兩年。住宿舍很開心的,我那個年代是四年一宿,於是year 2擔任系會主席時可以住宿舍,入住了志文樓。之後兩年就屈蛇,我是長蛇,不過必要時有買蛇票的,當年有將蛇票儲起的,不過忘記了哪年新亞院慶送了出去做展品後,之後就遺失了。

葉:我是四年四宿,可以說是無皇管,中學時代一直是乖乖女,何時回家何時要做什麼也有規矩。來到宿舍,由自己管控人生,當時宿舍好像是十一點關門的,有時會過了時間夜歸;我住聯合湯宿的,當時後樓梯常有棚架,過時了我會在屋後棚架爬回宿舍。記得有次爬上二樓,伸頭一望剛好和宿舍巡邏的何伯碰個正着,嚇了大家一跳及互相尖叫,這件事十分難忘。當時我的舍監是Father Kane,他應該是位愛爾蘭神父,十分愛錫我們,待我們猶如子女,那種包容及親切令人終生難忘。宿舍可是我另一個家庭,充滿難忘的回憶。

麥:有一年中大舉行年宵,我跟蛇主及幾位朋友投了檔位賣粢飯,結果粢飯無人問津,反而內裡的油炸鬼好多人有興趣。我就想說「開心香港」辦「美食市集」由我來做,經驗正是來自這次年宵,哈哈!


與朋友投攤檔參與中大年宵,是麥美娟大學美好回憶之一。

菡:我也住了四年,其中兩年屈蛇的我買足蛇票,在應林堂不這樣做,宿生一定會趕走你。我以前為人很害羞,到大O時知道自己應該沒有宿位,但又不想回家,很想體驗宿舍生活,於是鼓起勇氣問認識了只有五天的大O同學會否收留我,他不好意思拒絕,勉強應承了我,我就跟他住在應林堂最大的五人房,連我在內共住了七個人,睡在帆布床,朝桁晚拆,這樣生活,感覺良好。


孫玉菡(左二)在應林堂五人房屈蛇的情景。

東:當時我住在研究生宿舍,第一天去到沒有找到地方,於是到雅禮賓館暫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安排好宿舍,我就搬進去,沒想到宿友正是另一位清華同學,我大吃一驚,竟然在香港見到老同學。

麥:舊研究生宿舍旁邊是大學診所,一定要看牙科。

菡:有個口號是「十蚊洗牙,廿蚊補牙」。

東:我第一次是去洗牙,服務不錯的。

麥:一輩子最聰明就是畢業前剝掉四隻智慧齒,又便宜又好。

葉:說到診所我也有難忘事:大學時玩跨欄,當時崇基運動場跑道跟現時不一樣,是鋪了黑色粉的。那天跳高比賽後去跨欄,因太累第一個欄已經踩着欄跪到了地上,之後起身再跑,再次踩着欄跪下去,跑道的黑色灰深深陷入膝蓋中,因為發炎情況嚴重,每日要去診所洗傷口,天天也在診所哭,過了一個半月才痊癒。現在膝蓋還留下當年的烙印!

【印象深刻的老師】
大學難忘的豈止往事,還有每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們授予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終生受用。

菡:印象較為深刻的有兩位教授,一位是教工管的Dr. Kitty Yeung,已經過了身,她本來在銀行工作,後來到大學教書,工管特別多presentation,她時常覺得我這個人愛出風頭,老是問同學很多問題,有一日她就說:「有些人愛出風頭,勸他倒不如勤奮做好工作。」我覺得她是希望我做得再踏實一點,問同學問題問到答不到,是行不通的,做學問是要努力一點。另一位是崇基院長沈宣仁教授,每次週會他總是重複幾句老調子:「第一,大學四年最大成就是尋找你的伴侶,這點是很重要的!」這是他頭號教條,所以到現時仍很記得他。

葉:政治及行政學系最擅長的是「吹水」,其中一課由黃宏發老師主講。我們是在飯堂上課的,同學們會喝啤酒和不時為哲學或政治問題拗到面紅耳赤,有時在飯堂開心吃喝及交流,甚至忘了前往下一課。很多教授的課極富啟發性,中大行四年制,又是個戶外地方,感覺有很大空間,讓我們無拘無束地討論及嘗試新事物,是個挺特別的模式。

麥:我讀英文的,教詩詞的是袁鶴翔教授,他教書的方法很特別,上課時就只是聽他唸詩,大家也不用抄筆記,我們給他起了個花名叫「袁哈哈」,因為每次唸完詩也哈哈大笑,所以到今天也記得「袁哈哈」。

難忘高錕校長包容學生

麥:我對高錕校長印象相當深刻。讀書時正進行課程檢討,每次上課後同學可以填問卷給老師評分,我們就落力爭取要有條開放式題目,讓同學暢所欲言;我當時身分是校務會學生委員,校長是主席,有同學突然在會上發難,想拿出一份文件去討論,校長當時是感到震驚的,但很快回復笑容開始討論。高校長是十分尊重及包容學生,會後其實有人提醒我們,將討論納入議程是可行的,不過要跟隨既定的規則,幸好校長仍然笑笑口去處理我們提出的問題。

菡:我覺得中大的教授較為平易近人,太早的課可以選擇不上,不愛聽的就靜靜坐在課室後排,衣着也很隨便,感覺不會像英式大學,教授高高在上要聽他的訓示,並不是這種做法;另外中大與不少美國大學有合作,有很多來自其他大學的訪問教授,我當時集中選他們的課,看看他們的教學風格,多接觸他們的不同想法。

葉:我記得當時大一國文科是必修科,有同學即使打瞌睡,老師也不責罵,反而語重深長勸勉同學們應該「樂於斯時斯地」,這成為我很好的座右銘。人生充滿各種轉折,未必事事可以控制得到,但在任何環境不怨天尤人,投入去做好不同崗位,當你投入做任何事情,總會發掘到好處及樂趣,別人也會投以欣賞目光。

麥:在中大的數年時間,是人生最無憂無慮及最開心的日子,既要珍惜上課機會能夠增進個人知識,也要珍惜課餘與朋友建立的關係,日後人生面對任何挑戰時,這班死黨總會在身旁陪伴你,能夠像Carol及Chris找到另一半就更好!

【大學的學習】
博學篤行,明德至善是大學不變的理念,但要真正實踐殊非易事,對於師弟師妹,他們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菡:總結起來我在中大做到三樣事情:一是可以獨立生活,入中大後就盡量少回家,趁剛好成年嘗試獨立生活,認識自己,大學生活正是機會讓你問自己想怎麼樣,大學是個相對自由的環境,應該思考清晰自己的方向,起初或會有點渾噩,但很快會有明確答案。二是像Alice及Carol所言,要多認識朋友,大學認識到的朋友是最真摰。三是趁在大學時多讀點書,不一定是學科的書本,中大擁有很好的圖書館系統,大學圖書館以外還有很多圖書館,我讀書時最愛流連,但從來不是看本科的書,而是看其他書,一生人讀最多書的日子就是這段時間,希望同學也能培養自由閱讀的風氣。


前面橫卧地上的是孫玉菡,讀書時他鬼馬精靈。

葉:非常認同閱讀的重要性,現代人(包括自己)由早到晚也在看手機,總是在回覆及檢查訊息,我開了很多本書,結果也看不完。閱讀對於個人成長、獨立思維及溝通能力均有所幫助,工作時更會發覺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是否言之有物及有理有據,要靠累積的知識。

【後記】
從四位校友身上,見到他們工作上的成就,與四年大學生活不無關係。他們總結大學時光之同時,也分享了當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師弟師妹閱畢,相信能從中獲益。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ES23Pa2-o3o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三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3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3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