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校友專訪】封面人物:曾立基縱橫公關路 毋懼挑戰 不怕蝕底



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毋懼挑戰 不怕蝕底
曾立基縱橫公關路

從擔任公關工作以至自己創業,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88新亞新聞及傳播)向來不畏挑戰,每次遇見新嘗試,二話不說全情投入,並且有一段很長時間經歷過早上9時前上班,午夜之後才下班的日子,他笑說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一倍,結果3年時間累積了比別人多一倍以上的經驗,令他打下穩固基礎,並在公關事業上縱橫馳騁。

曾立基(Richard)說讀書時沒想過要做公關,「我在中大新聞及傳播學系專修的是廣播,基本上沒有選過任何與公關及廣告相關的科目,誰知畢業後到佐敦一間酒店見工,新上任的總經理希望成立公關部,認為我讀新聞一定懂得公關,於是聘請了我。」就是這樣開啟了他的公關之路,憑藉讀書及參加教會時籌備大量活動積累了豐富經驗,成功應付酒店公關工作,不過做了一年就離開了,「那份工作真的不俗,首先是當部門主管,作為投身社會第一份工竟然已有房坐,後來還聘了助手,而且正值酒店慶祝成立25周年,有機會籌劃各大小活動,連外牆佈置設計也有份參與,學到很多東西。大概是酒店膳食太好,還要幫忙宣傳同集團的餐廳,由早到晚招呼飲食版記者,我試過一日食足五餐,結果入職一年增磅15公斤!而且感覺要學的也學會,既然做過in-house公關,自然想到公關公司(Agency)一試。」


新傳學系經常於「系際混聲」歌唱比賽奪冠,他代表系方上台接受獎狀。

看準金融業蓬勃 涉足公關工作
碰巧當時全球最大的博雅公關(Burson-Marsteller)向他招手,「讀新聞時曾在政府新聞處實習,其中一位上司後來在博雅公關工作,問我是否有興趣轉工。最初是在企業傳訊部門工作,約一年半後,本地金融市場突然蓬勃發展,政府及證券交易所有意大力發展,博雅預視到未來投資者關係(Investor Relation)的市場很大,所以想在內部物色人選,將財經公關的部門擴充,條件是男性、中文好及長相成熟,我就膽粗粗舉手一試。」

事後曾校友回想,也覺得自己的選擇正確,「當財經公關時曾每天早上9時前上班,要讀齊所有報紙以防交易所任何提問,然後做到午夜後才下班,對於女士來說不太好,加上金融界的工作夥伴大多為男性,上市公司老闆也多是有點年紀的男士,我外貌生得較為老成持重,與他們較為談得投契,確實較其他女同事勝任;另一方面公關公司英文好的大有人在,但投資者關係所有文件皆中英對照,而且在法律上不容許有任何偏差,我中文好這個優點剛好發揮效用。」

95年7月決定創業
憑藉以上優勢,曾師兄在公司扶搖直上,數年間連升四級,鮮有以26歲之齡坐上部門主管之位,後來愛德曼公關(Edelman)決定在亞太區成立財經公關專業組別,獵頭公司也順理成章找上曾立基,「規模上當時愛德曼不及博雅,但想試試個人實力,看看不靠博雅之名,自己能力可走多遠,於是94年3月轉投愛德曼。」這份工作卻沒有做得很久,因為有舊同事建議他出來自組公司,「起初是盧子健及林乃仁兩位資深公關人合組公司,問我是否有興趣,我們參考本地及海外不同專業公司的營運模式,發覺合夥經營是最佳選擇,於是95年7月我決定創業。」

合夥經營的意思,是因應各自的專業範圍創辦公司並成為大股東,然後再將公司歸入同一集團互控,「例如盧子健及林乃仁的強項是公共事務,何安達強項是媒體關係,李鑾輝強在教育而我則強在財經,於是各自成立公關公司,因為我們發現公關要為客戶提供最適切的意見,不再像以往只流於搞活動及推廣,而是需要有最專門的核心知識,於是大家專攻最拿手的範圍,再組成一個集團就有最佳協同效應,這也是縱橫公關的成立背景。」


曾立基(右二)與何安達(左一)、盧子健(左二)、林乃仁(中)及李鑾輝(右一),各自經營自己的公關公司。

創業並非單純源自友人游說,曾校友說背後還有另一原因,「我在公關行業工作一段時間,發現同行轉工頻仍,公司員工流失率極高,時常也在思考有什麼模式能留得住同事。細心觀察後發現,外國公司注重制度,追求的是成績與目標,而中國人的公司卻更看重團隊精神,公司上下像一家人充滿溫情,我覺得兩件事情並不存在排斥,於是創業時將外國公司好的制度保留,身為老闆亦要依足制度請假及申領開支,並且注入華人公司的氛圍,結果真的成功留到人,縱橫初創時聘請的員工,不少工作了20多年到今天。」


公司成立十周年,與同事聚餐慶祝。

對「關公災難」的理解
在公關行業馳騁30多年,Richard對於公關二字的體會很深,「近年時常有人說『關公災難』,大眾誤以為公關做得好公司自然好,實際上並非必然。公關所做的是顧問角色,先要弄清楚一間公司業務運作及發展,然後估算所有持份者對公司的看法,與管理層一起計算未來將會出現的危機(Calculated risk),理解他們能夠承受的風險再作出建議;情況有如下棋,預測到對方步數愈多,成功機會就愈大。」


曾立基(右二)獲獎無數,肯定他在公關界的成就和地位。

翻開曾校友的卡片,羅列了逾40個機構擔任董事、委員及顧問,由香港舞蹈團副主席到香港愛滋病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成員到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信託人,香港董事學會副主席到崇基學院校董,以及今年11月獲香港旅遊發展局委任為新成員,數量之多範圍之闊,着實驚人。他說是對公關以外的範疇甚感興趣,「我十多年前已放心交低公司業務給同事,讓我專心投身公職。因信仰關係,部分公職與宗教及教育有關,其餘則離不開社會民生及推動地方發展兩大議題,擔任這些公職的好處是認識到不同行業,例如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中,我是少數並非來自醫護界的委員,認識界別內成員同時聆聽到相關知識,何樂而不為!況且上市公司近年注重ESG,我又可將新認識的網絡帶給客戶,讓他們互相連繫起來,推展不同環保及社會項目。」

從信仰中領悟服務精神
為了鼓勵新傳後學投身公關,曾立基多年來成立了不少獎學金,其中新傳學院旗下的「RTCL獎學金」以曾立基伉儷英文名的首字母命名,而後來成立的「縱橫公關集團獎學金」,獎學金得主可以獲得實習機會,「做公關只留在一個地方並非好事,所以每年也會選2至4位同學到海外實習,集團在世界各地也有分公司或聯盟公司,正好提供機會拓闊他們的視野。」每次母校需要捐款,他也慷慨捐贈,收到公職邀請也樂意擔任,他說大抵源自個人信仰,「我自小是基督徒,幾歲已開始返教會,習慣了在不同崗位上事奉,久而久之培養了一種服務精神,上天給我恩賜貢獻社會,錢用在恰當的地方也最有果效。」


劉遵義上任中大校長,邀請了多位校友共晉晚宴,曾校友(後排右一)是座上客。

正因如此,他寄語師弟師妹學養及性格是成功關鍵,「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僱主看重的是性格,雖然已淡出公司業務多年,也很久沒有參與招聘工作,但中大學生的印象是比較樸素、踏實及苦幹的,較少認叻或囂張的人,後者易令自己看不到個人不足之處,相信絕對不是僱主樂見的。」


曾立基笑說讀中大最大成就,是認識了身旁的太太。

曾立基小檔案

  • 1988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1988年‧富都酒店公關
  • 1989年‧博雅公關公司財經公關組經理
  • 1994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講師
  • 1994年‧愛德曼公關公司副總經理及總監
  • 1995年‧成立縱橫公關顧問集團
  • 2011年‧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信託人
  • 2017年‧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電訊服務用戶及消費者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19年‧香港董事學會副主席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成員
  • 2021年‧香港舞蹈團副主席
  • 2021年‧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成員
  • 2022年‧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
  • 2023年‧香港旅遊發展局成員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1UKk3fexQgA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六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3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12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12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