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香树辉中大毕业五十年 护法功力深厚 深耕细作

今年3月,新城财经台宣布开台功臣兼主持香树辉(71新亚经济)正式荣休,退下长达二十年的工作;另一边厢,香校友热爱母校,自1981年起出任新亚书院校董,至今已四十年,他被外界冠称「中大护法」,坦言除中大以外,绝少担任其他公职,即使现届75岁之龄,仍然为中大做义工,背后的原动力,在于人生于入读中大后豁然开朗,今时今日成就亦全赖中大所赐。

时间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会考八科只得一科C的香树辉,没有学校收他升读中六,「如果没法读上去,就只有外出工作,结果差不多最后关头,母校九龙总商会英文中学开办预科班取录了我,后来读报得知中文大学招收自修生,读过中六的已合资格,当时中大办事处设于旺角恒生银行大厦,就胆粗粗报考入学试。」不过入学试并不易考,尤其中文科最为困难,香校友还记得要去花园街友联书店,当年书店将古文经典拆散来卖,可独立买一篇文章,售价两毫,于是一口气买下二、三十篇回家苦读,成功过关。


1967年考入中大经济系,香校友说改变他的一生。

不说不知,原来香树辉看中崇基校园较美,一心打算报读,「面试分三天,要到第二天早上才可见崇基,但第一天早上已可见新亚,新亚经济系的郭益耀博士问我有否读过经济学的书,我说在图书馆借阅过《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他问我是否看得明白当中内容,我说看得一头雾水,郭博士说你为人也算老实,这是大学三年班才读的,看不明白是意料中事,结果我踏进了新亚书院的大门。」

到泰国读硕士 奖学金让他享受生活

四年大学生活,香树辉说获益良多,日后并为他带来工作及进修的机会,「1971年毕业后申请了很多份工,但全部没有回音,学生就业辅导处的高太很紧张,甚至帮我打电话去见过我的雇主,逐一问明原委,到最后更为我张罗到西德领事馆聘请研究员助理的面试机会,结果成功击败19位前来面试的港大毕业生。不过这次胜利背后原因也很可笑,因为面试题目是要读一段《人民日报》社评,然后翻译给考官及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谁知全部考生就只得我一人懂得简体字!领事馆最后以月薪2,000元聘请我,是该届中大毕业生最高薪的一人,世事总是如此难料。」

香校友取得西德领事馆工作,他心里有另一盘算,「郭益耀博士及新亚书院创办人张丕介先生都留学西德,我也想追随他们的脚步,岂料领事说我是职员,申领德国奖学金有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人生第一次亲身体会何谓利益冲突!后来在林聪标博士提议下,我申请了洛克菲勒奖学金,与另外三位同学到泰国法政大学深造,包括后来的香太陈惠珠(71新亚经济)及中大学生会第一届会长罗祥国(72新亚经济)。」

塞翁失马,去不成西德才知道幸运,「奖学金除了学费还有生活津贴,每月到银行打簿见到零用后,随即与同学到曼谷东方酒店吃自助餐,相当巴闭!后来还有余钱跟同学请佣人帮忙洗碗及打扫,听到去了美国留学的同学抱怨要兼职洗碗,洗到腰骨痛,我们毋须兼职还可以到清迈及布吉旅行,可说是人生最美好的两年!」除了这些额外福利,课程也令他眼界大开,「在中大读经济,部分三院联合课程在尖沙咀瑞兴大厦完成,下课后见到尖沙咀街上繁华景象,而当年泰国经济未起飞,大学门口尽目所见皆小贩及摊档,他说真正明白读经济对社会发展的用处,思维刺激很大。」

新亚校歌『手空空无一物』是明灯

感激中大带来的种种机会,香树辉说因此学校或书院找他帮忙,他绝不会推却,「在新亚读书时除了第四年要专心考试,其余三年均参加新亚学生会,所以对上三届及对下三届,总共七班的学生会我也认识,毕业后不久,新亚书院想找人帮手服务校友会,见我识人较多,顺理成章叫我去参与。最初以为只是做些杂务,谁知第二年(1976)叫我选主席,胜出后就一直连任理事,后来1981年新亚校董会批准校友代表加入,我就以校友会代表身分加入,做到九十年代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就退下来让其他人选校友会校董,但校董会就以社会人士身分再次委任,结果一做就做了四十年。」


1996年6月30日欢送高锟校长晚宴,香树辉(左)及李剑雄代表校友会联会赠送纪念品予高锟校长。

香校友说校友会工作不算繁重,是联谊性质,除了每年农历年举办春茗,还会在单数月举行一次午餐例会,他担任召集人邀请校友参加,并亲自拟定及邀请例会的演讲嘉宾,有段时期见午餐例会反应一般,他只好自己补贴活动费用维持下去,出心出力,全因校友们知道团结的力量,「新亚学生的家境大多很清贫,住公屋及板间房,真的如校歌所述『手空空,无一物』,毕业后工作没有富二代的优势,幸好大家都明白校友网络的重要。


四十年来定期举办新亚校友午餐例会,每次出席有数十人。

1971年毕业后到银行面试,发现中大被视为二等大学,即使获得取录,薪金总是比港大毕业生少一截,所以校友之间感情强烈,想努力争取同等地位,可能也因为学生数量较少,显得特别团结,举办校友活动时会很热心。」

被外界一直冠称「中大护法」,香树辉谦称自己没有做护法的能力,「应该是九十年代时,徐咏璇被冠以『港大护法』称号,有人问谁是『中大护法』,既然香树辉整日在不同报章的专栏,写中大校友的近况及见闻,自然是他了!


97中大校友日(1997年6月28日)香树辉(前排左二)与新亚校友合照。

他解释自己只是以校友身分,遇有中大发生什么事,尤其是外界流传不实消息时,他会于专栏中解释,谈不上什么护法!」不过他说专栏写得最多的,一定要数新亚校歌「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两句,「我与岑逸飞(70新亚哲学 / 73研究院哲学)时常也在专栏写此两句,我相信它因此成为全香港最多人懂得的校歌歌词!以前读书时不太明白,为何要出席月会唱校歌,毕业愈久才发觉校歌是人生的明灯指引,鼓励自己不畏艰难努力上进,潜移默化令人领会新亚的文化精神,原来每个月唱一次校歌,是最强的通识教育。」


2007年香树辉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院士衔,与家人合照。

退休后继续写稿 保持辛辣

由新亚书院农圃道校舍,到泰国法政大学深造,回港加入美国银行,在银行界打滚十多年再转职传媒行业,香校友说这个转变是因为找到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否则难以长久维持下去。他忆述小学时代常到住所楼下报档借阅报纸,档主「蛇王」,叫他看守报档,他把握睇档的两小时读齐全港报章,新亚三年级时,也想过转读新闻系,考到了却遭兄长激烈反对,于是留在经济系,给新闻系主任魏大公博士骂了几次。料不到人生难测,最后还是进了传媒行业。

现时退下火线,只保留报章专栏继续笔耕,香树辉说写稿及跑马占去退休生活大部分时间,「有人建议过我转型做YouTuber,开个频道畅所欲言,不过研究了一阵子,没有把握有收入及收视,最后还是作罢!不过赛马是我的挚爱。在新亚念书时,有国文老师奇怪我读英文中学,中文根底却这么好,任谁也想不到原来是源于小学时由父亲指导『刨马经』,以前马经大都是由文人编写,由于版位有限,所以文章会力求精炼,常用四字词语来形容马匹的状态,看多了自然学懂很多成语,这是我从来未想过的。」

《中大校友》在艰难中面世香树辉最为人乐道的,是1990年与黎智英一起创办《壹周刊》,「当年在沙田马会会所打壁球,黎智英的儿子刚巧也在那里学壁球,经朋友介绍下认识。1989年,他决定要搞《壹周刊》,找了我去帮忙,由组班到1990年3月15日出版第一期,半年都没有,能够这么快出版,可说是香港出版界一个奇迹。」奇迹背后,香校友说中大人帮了很大忙,例如初期主要编采人员,包括总编辑梁天伟(68新亚新闻学)、三位副总编辑崔少明(67崇基化学)、黄子程(72新亚中文)及陆锦荣(82新亚新闻及传播),以至后期加入的黎廷瑶(75新亚社会)都是中大人,贡献了不少脑汁,「最初时间很赶,连影印机也赶不及购买,幸好校友顾尔言(70联合中文 / 83研究院工商管理)在怡和商务机器任总裁,即时找他帮忙送来机器;电话分机也只得二、三十线,不够我们使用,也多得在电话公司任职高层的曾齐眉校友(70新亚经济)帮忙,短短一星期加够一百条线,可以说没有校友挺身而出,《壹周刊》未必能顺利出版。」


《中大校友》初期由新亚哲学系四年级生周保松(左)担任编务工作,如今成为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的他,与香校友十分老友。

除了《壹周刊》,大家手上读的《中大校友》,香校友也居功不少,除了担任编辑委员会一员,以及成为第二任总编辑外,创刊时由于经费所限,适逢香校友担任《华侨日报》董事总经理,于是暂借该报地方及机器筹划杂志,甚至借用该报美术总监王运丰,于报纸付印后通宵帮忙美术制作,《中大校友》才得以面世。

《中大校友》人物专访短片:https://youtu.be/kgAd-6r1K68

香树辉小档案

  • 1971年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
  • 1974年 泰国法政大学经济硕士美国银行见习主任
  • 1976年 新亚书院校友会主席
  • 1981年 中大新亚书院校董
  • 1984年 中大校友会联会会长
  • 1986年 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HKVCA)创会荣誉秘书
  • 1990年 《壹传媒》董事
  • 1991年 星岛中文报业集团报业总经理
  • 1994年 《华侨日报》董事总经理《中大校友》编辑委员会委员
  • 1995年 智才企业有限公司总监及《明报》执行董事
  • 1996年 宙辉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 2000年 新城财经台节目《香树辉King King 倾》主持人
  • 2021年3月 结束新城财经台工作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六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1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6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106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