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千禧畢業校友特輯】以設計重塑及拉近家庭關係 葉憬翰以藝術加建築連繫人



以設計重塑及拉近家庭關係
葉憬翰以藝術加建築連繫人

與香港設計師協會會長葉憬翰(00新亞建築學/03研究院建築學)談工作成就,話題竟變成家庭關係:「以為多年來工作能力高,怎樣複雜的設計項目也應付自如,就自覺擁有建立關係的能力。誰知到家庭出現問題時,輔導過程中才發現每條問題也答錯,原來自己仍在BB班,埋首工作而忽略家庭,不懂得去體諒別人。」汲取失敗經驗後,他決定成立團隊專攻室內設計為家庭解決難題,「與朋友及客戶談起,驚覺八成以上家庭也存在不同問題,以前我用心參與公共空間設計來維繫社區,現時透過設計來幫助別人連繫家人,離不開的是為世界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葉憬翰說精彩作品來自事前做充足準備及溝通,才能將所有事情整合起來。

原名葉小卡的葉憬翰(Karr)入中大本來修讀藝術,後來轉修建築,在他眼中兩者實際分別不大,「中學時期已自修藝術,一直對此很有興趣,而建築也是一種藝術,只是媒體上的轉變,但藝術形式(art form)不應拘泥於採用什麼媒體,重要的是你想透過它來表達什麼。固然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藝術與建築有所不同,前者會較着重實踐,後者則有大量理論,但對於構建立體媒介來說,兩者同樣重要,可惜當年未有雙學位,即使我讀完所有藝術必修的課程,為了專業資格唯有選擇建築作為主修科,而將藝術轉為副修。」這個決定不單令他成為少數先後習藝術與建築的中大畢業生,也成就他工作時將兩者融會貫通,因此碩士未畢業已自行創辦ADO設計公司,誓要將藝術與建築結合。「設計在乎是個人想表達的內容,我每次設計,也將它當成藝術品來做,帶出我想傳遞的訊息,有自己公司的好處是更易及準確地表達這些訊息,能夠多做屬於自己的作品。」

與社區保持溝通成就好作品
最初葉校友獨鍾情於公共空間設計,他說是源自對立體藝術的興趣,「提到立體藝術,傳統方向會先想起雕塑,畢業時公共空間的概念剛剛興起,正好是介乎藝術與立體之間的一種表達形式,較接近我喜愛的立體藝術,政府當時舉行許多關於公共空間的設計比賽及項目,我有幸參與了不少。」憑藉融合建築與藝術的個人特色,多年來負責過的項目不計其數,包括旺角郵政局室內活化、馬鞍山圖書館、大館、灣仔天星碼頭、光影遊樂園、屯門「源.區」(T.PARK)等,當中牽涉到的政府部門及持份者眾多,平衡各方意見的秘訣是心態,「不要當作工作般簡單,如果單純是工作,你只交出負責的部分,作品一定做得不好;可能我對香港的感情很濃厚,在任何地方建立一樣東西,感受也會很深,也想到它要在此地屹立多年,怕會影響香港形象,感覺就像是在家中放入一件擺設,如果有這個心態,很易會代入不同持份者角色去考慮,到底項目出現在這裡會影響誰,什麼人會有什麼感受,願意從他們所有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後肯走去敲門跟他們傾談,這個我敢說自己做得最多,跟逐個受影響的人去聊天,當大家都明白我的心是為社區好,會支持我並給予很多實用的意見,能夠與持份人建立關係,自然能將項目做好。」

2012年葉憬翰接手重新設計旺角郵政局,書寫枱面驟眼看像兩道一長一短的波浪,實質較高一層適合站立書寫,下層枱面則方便坐輪椅傷殘人士使用,可見他的匠心設計。

從商業角度出發,固然不能只接公共空間的設計項目,在商業與藝術之間要取得平衡,Karr形容確實有點像精神分裂,「這二十年來的營運,發現商業與藝術實際上可以並存,在我眼上所有東西離不開設計,即使商業模式也是通過設計得來的,而ADO一直以來最大的挑戰,是找到對的商業模式。我採取的方法是將所有事情標準化,將個人的設計心得、方法、經驗寫成藍本及教材交給同事,再設立監控系統維持水平,這個方法既艱苦也耗時,但能夠發掘出同事擅長的領域,甚至有些設計師比我更有經驗及能力,去投入商業項目,變相我就可以抽身去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項目。」雖然現時公司有5、60人,但他依然堅持自己負責的項目,度橋到簡報要一個人從頭到尾,不假手於人,「設計最重要的元素,是要保持投入及參與,每次參與有發揮空間的作品,我會視之為一個探討的過程,令藝術水平有所提升。」

大館開幕的展覽《大館一百面》,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出自葉校友手筆。

在設計中滲入愛的元素
繼續投身公共空間設計之餘,葉憬翰近年多參與室內設計的工作,他說是因為家庭出現問題,「大約6至7年前發生,當時整個人變得很不開心,大半年時間未能工作,要尋求家庭輔導差不多一年時間,才再次重新站起來。以前是不願意做住宅項目的,覺得讀藝術及建築出身,不太想接規模較細的工作,但經歷了那次傷痛後,就覺得沒有任何東西比家庭重要,然後慢慢親自參與一、兩個項目,與相關家庭討論時,發覺設計原來會為家庭帶來很大的轉變,於是突然多了個很重要的人生目標,我開始反思以前大學時所做的十多個作品,原來大部分也是圍繞『關係』這個主題的,巧合地一直也以設計來建立及討論關係,於是反問自己為何不用個人專長去幫助其他家庭,明白愛到底是什麼;作為一位基督徒,向來沒有大聲地傳揚愛,藉着今次機會希望能做得到。」

葉校友的公司成立了住宅項目的隊伍ADO CASA,更特別將使命定為「Design for Love, Build for Relationship」,短短三年時間已進佔本地室內設計市場前幾名。「你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客戶會感受到並給予信任,自然會容易成功。我們通過住宅設計服務,讓不同家庭明白如何溝通,以及重排工作與家庭的首次關係;最初幫我渡過難關的是一位中大好友,與她傾談,過程中我想通了很多事情,令我覺得自己的失敗經歷可以換成是別人的祝福,正因為我願意分享,對方會更願意發問及分享,從中得到釋放。」他舉一個門柄為例子,刻意設計成兩邊家人均可使用,巧妙之處是兩人一前一後疊在扶手上,身體會自然面向對方,拉近彼此的關係。「有時未開始裝修已有很多爭拗,父母與子女喜歡不同風格,又堅持已見,我就會為他們安排設計工作坊,一齊發掘他們共同喜歡的設計,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對最親密的人並非百分百理解,透過坐下溝通而增進彼此了解,才是最珍貴的。」

「中大人對文化執着及有要求」
不論是維繫社區還是家人,Karr認為這份精神源自中大,「中大近年即使鼓勵創新精神,結果也是社創數目佔多,其他大學可能會金融等方面行先,但中大的環境就培育出一種特質,令人很想貢獻社會及世界,鼓勵了很多中大人默默耕耘。我覺得中大人的創意很高,而且普遍對文化執着及有要求,希望校方可以給予更多場地及空間,讓學生有多點實踐創意的機會,又或是安排校友回來作導師給予意見,相信對他們畢業後的發展會好有幫助。我也勉勵師弟師妹要保持初心,別以為你現時所做的東西是不起眼或虛無縹緲,但當你專注於某件事並將之做到極致,往往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撞板不必擔心,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

葉憬翰小檔案

  •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碩士
  • 2004年‧成立ADO公司
  • 2005年‧首屆香港創新科技署「設計智優青年設計才俊大獎」
  • 2008年‧美國哈佛大學行政教育文憑
  • 2009年‧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研究文憑
  • 2018年‧香港設計師協會會長香港設計中心董事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七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4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en/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403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