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MagIC成立
陈家亮探索肠道魔法

近年医学界发现,大肠不只是负责吸收、消化及排泄,而是人类第二个大脑,当中存在近千亿个微生物及真菌,形成肠道微生态。生态的平衡与失衡主宰了人体健康,研究这片宝库将为诊断及预防疾病带来新转机。有见及此,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88崇基内外全科医学 / 98研究院医学博士 / 11研究院理学博士)与黄秀娟教授向InnoHK申请拨款,成立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Microbiota I-Center),希望正如中心英文名简写MagIC一样,发掘肠道的魔法。

陈家亮教授表示,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与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合作,望能将科研进一步提升。

以往我们一直以为遗传基因主宰命运,如果遗传了父母的不良基因,通过基因测试知道患癌风险较别人高,就像是不能改变的事实。近十多年医学发展很快,才发现人体细胞基因只占总基因的1%,其余99%取决于细菌,而大部分细菌于肠道存在,陈家亮说掌握肠道状况,有助改变命运,「稍为改变肠道环境,即使遗传了不良基因,也可以令致癌机会由高变低,这无疑超越了我们对遗传基因的认知,未来将令传统遗传学更上一层楼。举个简单例子,难辨梭菌感染的患者中,会有约25%重症患者于60天内死亡,我们的研究发现利用肠道微生物移植,将健康人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患者身上,九成个案可治愈。」

另一个更厉害的例子,是预防及治疗小朋友的自闭症,「以往由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往往要到五至六岁才确诊自闭症,发现时已经太迟,不能改变病情;我们收集初生婴儿的大便,发现自闭症与健康婴儿的肠道细菌截然不同,其中一组细菌影响脑部发展引致自闭症,及早发现此情况并透过饮食,能避免及减轻自闭症情况。我们也透过检验成年人大便所含的细菌,计算出罹患大肠瘜肉甚至大肠癌的风险,毋须用到肠镜等入侵性检查。由及早预防到早期诊断,大肠微生态也担当重要角色。」

建立河套区大型生物样本库
目前在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只属冰山一角,早在2020年中心未成立之前,陈家亮已有大型母婴计划,在国内招募十万名孕妇,由怀胎到儿童长大至十岁期间,定期收集他们的大便、血液及头发样本,希望能建立大型生物样本库,「三岁的小朋友肠道细菌最健康及多样化,有点像海底的珊瑚,人渐渐长大后,肠道细菌就会慢慢减少及失去多样性,而我们收集昆明山区的样本时,更发现有些菌群是城市人所没有的,所以储起儿童最健康的大便,就像储脐带血一样,是极珍贵的宝库,我们跟政府商讨能否在河套区建立人类大便的『挪亚方舟』,解决内地生物样本未能『过河』的问题。」

政策转变有助科研落地
政府自2018年将政策改变,大力投资于创科行业,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科枢纽,陈教授认为对研究很有帮助,「大学始终是进行科研的地方,但也存在各样制肘,不容易将研究转化成为帮到人提升健康的真正产品。有了InnoHK的大笔资助,再加上科学园的软硬件配套,有助将学术性研究落地转化成产业。中大自由浪漫色彩浓厚,为我们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但科学研究如果解决不到社会问题,不能迎合市民需要,到最后也是徒然。」六十年来,中大发展紧贴社会变迁,陈家亮认为未来也应如此,「政府大力推动创科,提供新的未来蓝图,吸引年轻人考虑创科,新一代的想法有别于传统,希望能有创意发展的空间,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大学不应止于学术上及知识上的传授,还需要策略性地积极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协助学生将科研发现或成果落地转化,始终同时擅长科研及做生意的人才不多,如果大学能够协助科研人才向商业发展,至少不会走冤枉路及求助无门,才能成功推动创科发展。」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三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3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3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3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