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善衡校友难忘书院家的感觉

到过善衡书院校园的,一定会对草地上的「家」字雕塑有印象,这个院徽以甲骨文「家」字作为主设计,呼应了善衡书院以家为核心,营造一种在家的感觉。四位来自不同年代的善衡校友:洪浚伟(13生物)、曾福祥(17工管)、梁翠盈(21生物医学工程学)及陈敏莹(22中医学)不约而同认为在善衡的岁月,确实给他们家的感觉。


(左起)陈敏莹、梁翠盈、洪浚伟及曾福祥在善衡书院草地上的「家」字雕塑前留影。

洪:洪浚伟 曾:曾福祥 梁:梁翠盈 陈:陈敏莹

曾:不如讲讲大家何时入学?

洪:我是2010年入中大的,当年是三年制,也住了三年宿舍,如果是四年制的话可以多住一年。入学时善衡宿舍仍未建好,所以住的是国际生宿舍(ihouse),一个单位十二个人住,共用客厅,我们十二人相当要好,一起煮、一起食、一起看电视,虽然后来搬到善衡宿舍也很好,但最怀念反而是研究生宿舍的生活。

梁:我2016年入学,跟Pam(陈敏莹)是O mate。O camp 时在火车站外面已有活动,还未弄清楚发生什么事,就有人叫我做数独,然后我不懂怎样做,就见到Pam问我是否懂得做⋯⋯就是这样认识了,她是我第一个认识的善衡人。我断断续续住了四年宿舍,最自豪是连暑宿也住齐。


梁校友(中)第一个认识的善衡人是陈校友(左一)。

洪:我也是一样,无间断住了几年。

梁:对!完全没有离开过宿舍,虽然夏天要离开宿舍,因为我玩O camp,所以就没有离开过。

曾:我就夹在你们几位的中间,是2012年入学,当年十分特别,同一届入面有齐DSE及A-Level的学生,学生人数相当多,所以气氛很不错,玩O camp时见到人山人海,感觉整个中大人很多。见到这么多人一齐玩,所以入中大第一个感觉是很开心的。

入宿面试问外星人袭地球

陈:大家是否记得什么人与你们面试?

梁:我记得是书院职员。

曾:对!有书院职员及学生代表。

梁:院长也有参与面试,其中一间房有他。

曾:这就是善衡特色的地方,要经过面试才可以住进来,之后只要做学生代表,就可以面试新生。

梁:面试前,会先了解面试会问什么问题,然后做准备;其中一条是善衡如果有外星人侵袭要怎样做。

曾:好像真的有这样流传,不过我觉得是假的,我做学生代表去面试新生时,根本毋须理会考生作答,女生样貌好会有较高分数!我们也叮嘱下届学生代表这是标准之一,一定要这样做!

梁:记得刚入来时是善衡十周年,认识了一位师兄叫北极熊,名字特别所以很记得,然后还有阿乐、轩少等几位师兄,谁知year 3时认识到一些新生,自我介绍时不约而同叫北极熊、阿乐及轩少,这件事真的很离奇!

陈:你们见过宿舍最疯狂的是什么?

梁:应该是等升降机,一开门见到有几位男生,以及一张打斜放在里面的床褥,问他们打算做什么,他们竟然答要将床褥搬去善草,那晚善草真的出现了一张床褥,应该是有人的床褥被铺全被搬去草地,要自行拿回房。

曾:不只搬过床褥,试过宿舍成张床不见了。

梁:还听过帮人退宿,将床、枱、柜全数搬到公共空间,结果要在那里睡一晚,因为实在太难还原。但搬床褥那次也很惨的,记得是高桌晚宴前搬的,晚宴期间下雨,结果整张床褥湿透。

洪:最疯癫应该是住研究生宿舍时,与晨兴合办了「Mor间衡者」的鬼屋活动,去红磡买了大量纸扎公仔及衣纸布置宿舍,超级恐怖。其他认真读书的宿生不知就里行过,问我们在做什么,为何厕所入面会有死人公仔,后来好像跟我们也决裂了,哈哈!不过最后也有很多人来玩,善衡第一届只得150人,最终也有百多人来玩,玩完一起出去食宵夜。

梁:入善衡后,即使只是坐升降机,也可以认识到新朋友。

陈:对善衡人总是会有印象,未必跟他倾谈过,又或是从未混熟,但见到即时会想起,他就是善衡人。

曾:平时食饭会一代接一代,玩O camp就是大组约在一起食饭,但只会愈食愈少人,因为同组的变成其他组的组爸组妈,像细胞分裂开去,然后隔一段时间再聚回来,于是以此认识到不同届别的善衡人,经常见面,怎样也会认得出大家。


洪校友(左五)说善衡最大特色是书院所有人也彼此认识。

梁:当时我也有层聚,活动是一起执雪柜,雪柜如果不清理实在太骯脏,每次执拾也会找到奇怪东西,有次找到一条生了菇的萝卜,另外有次是一袋紫色的水,我也不知是什么来的,有可能是蔬菜存放太久分解成水,最恐怖。

洪:谈起雪柜,想起共膳时总会将吃不完的食物放入雪柜留待下次食用,最神奇的是会有人偷偷打开雪柜,将餸菜拿走只留下白饭,第二日满心欢喜想拿来吃时,只见到白饭。有人出过海报呼吁别人不要这样做。

曾:我有试过jam(拿取)其他人的东西,我觉得我jam得很有礼貌的:话说有晚很想喝啤酒,见到雪柜入面有,取走啤酒之后,我将现金放回原位。如果是真空包装或是一罐罐的,我才够胆量去jam,但餸菜怎会够胆拿走。

洪:你们还有没有使用善衡的Facebook group?

陈:有,我们仍然会用Facebook的。

洪:我觉得这个Facebook group很好,由第一届同学开的,然后不断加入新同学,过了很久仍会见到旧生在Facebook留言。

高桌晚宴难忘橙汁南瓜汤

曾:高桌晚宴后还会在Facebook group中即时讨论,即使过了十多年,大家都有兴趣继续讨论那些话题。

梁:每次高桌晚宴后也会有人贴文,标明high table即时讨论区,然后就有人开始打食评,谈及橙汁南瓜汤。高桌晚宴的菜单由水哥负责,南瓜汤外表看似正常,但饮下去是橙汁味道,于是群组出现的食评,全都觉得这个汤很奇怪,晚宴时水哥经过,我们就问他为何会有橙味,他就答要点fusion新意思,这是橙味忌廉南瓜汤,真的是加了橙汁,因此明白到高桌晚宴是水哥的实验室,幸好甜品永远也是好吃的。

曾:刚入学时很重视高桌晚宴的,year 1时觉得有点像电影《哈利波特》剧情,会穿得很正式,后来就愈来愈随意。

梁:高桌晚宴是要登记的,而且计出席率,出席率不足的会不合格,但总有人那个星期才知道去不到⋯⋯

曾:于是就有同学替人拍卡。

与职员打成一片

梁:又或是有人很想去高桌晚宴,但又忘记登记,Facebook group就会变身交收学生证的地点,哈哈!不过在善衡生活除了认识很多同学,还认识了不少员工,而且彼此之间也会成为好朋友。有一次O camp听过师兄讲有关书院职员Emery的事迹,他们就会提起当年善衡宿舍还未建好,Emery就在逸夫书院外拿着咪呼吁「please join me」⋯⋯

洪:当年有个同学负责拍摄,就拍下了Emery试咪那一幕,由那时开始就不停笑他及扮他说「please join me」!善衡最开心就是这样,你跟Emery等不同职员混熟,你甚至不觉得他们是书院职员,而是家中的成员,一齐玩一齐说笑,按他们的门钟约出去跑步。

梁:最记得的是江哥,印象最深是他的一对袜⋯⋯

曾:花花袜!

梁:对!我在善衡见到他是这个形象,有次在九龙塘坐车时踫见他,也是同一个形象,很易认出来。

曾:还有接待处的Lily姐,直到今时今日仍唤我做BB,就连我妈妈也不叫我BB,到现时也无法了解为何她叫我BB,不过很开心。

洪:最重要是想做什么也可以,跟书院商讨时他们也容让我们去做,其他书院未必会有此自由度。我们甚至试过成立「胶soc」,约好一班人一起去做胶事,例如全部人去到超市试食,每个摊位也试匀,最后还要跟工作人员合照;又试过计划行完香港所有博物馆等等,其他书院未必会让你做,但在善衡却找到人会这样做。

这个家全赖院长Master Sun

陈:善衡「家」的感觉实际上涵盖很多人,包括同学、职员及院长,善衡的职员是很支持你的,为学生着想,最令我体会到「家」的感觉,是没想过会认识到Master Sun(编按:善衡书院创院院长辛世文教授),还可以如此熟络,定期获邀去院长家中食饭,他会记得你的名字,这件事很疯狂。


曾校友(前排左一)与陈校友(右二)及一众同学与Master Sun(右三)合照。

梁:我入善衡后与Master Sun本身没有太多交流,是十周年时在陈震夏馆与其他同学练习乐器表演时,Master Sun走过见到,老鬼们跟他就很熟,但我新入学未认识他,就走过来摸我的头,跟我说:「乖女,努力!」,缘份自此展开。后来他真的记得我的名字,即使如今Master Sun已退休,回来校园时还记得我的名字,以及提到我做过什么,真的很厉害!

陈:他太太做的曲奇味道很好,很挂念曲奇饼的味道。

洪:Master Sun是我选择善衡最大的原因,因为我读生物,少年读书时不论任何一本书介绍著名教授时,一定会提到辛世文教授,拣书院时见到院长的样子,为何会这么熟口熟面,才发现真的是他,慕名而来选择了善衡。起初觉得正如学校校长的角色,应该是高高在上的,院长应该不会跟自己有什么交流,但Master Sun竟然会跟你一起吃饭,书院足球比赛也会到场支持我们。我觉得善衡发展得那么好,Master Sun亲民是一大主因,感觉就像是爸爸,见到院长对我们很好,就想做更多事情去回馈书院。

梁:有位同学办年宵,Master Sun在Facebook私讯我,说想找那位同学,但叫我不要跟他说,是很有爱的院长。话说,你有否跟Master Sun说,你是为了他入善衡的?

洪:有啊!时常会说。他最近回港本来也想约他,但他实在太忙,所以老鬼们决定直接飞去夏威夷找他。

曾:他退休后好像也很忙。

洪:他说要种不同种类的蘑菇,我说夏威夷有火山泥土,可能会特别一点。

曾:我们说了书院的好事,也有不好的事情,就是升降机永远要等很久!

梁:你指的是那个宿舍?

曾:何添堂!

洪:对!特别高桌晚宴的时候更慢一点。有人会行楼梯至1楼,再由1楼坐升降机走。你以为自己在LG2排队头,一定可以入到,结果发现升降机门一打开是满的。

陈:我的方法是按向上掣,坐升降机上至顶楼,再向下离开。

曾:为何你们没有想过靠自己努力去行楼梯呢?

洪:没有,更因这个原因,我第一年本来是住何添堂,发现每次等升降机用那么多时间,还要时常故障,要行14层楼回宿舍,第二年就转到利国伟堂。

梁:你们这样做就不对,我跟Pam四年也是何添堂的,我还要总是住在11楼。试过无数次高桌晚宴完毕,行楼梯上11楼,或者在地下流连一会,待人潮散去才回房。

曾:因此时常会有奇怪想法,会否多建一座升降机。

与同房的生活点滴

梁:同房宿友始终由自己选择,不过year 1时没有认识的人选入善衡,虽然认识了Pam,但她跟中学同学同房,我在演讲室大嗌:「有人还未找到同房吗?」

曾:这个决定很有重量,可能会对足四年。

梁:中途可以转的,不过结果我也跟同房一直住了这么多年,我跟她不会熟络到每日交流心事,有时回到宿舍,她已经睡着了,但相处算是很融洽,最近我们还一起去看演唱会,保持联络。

曾:我曾经有两个同房,原因是我去了外国交流及延迟毕业,第一个同房一齐住了两年半,接近毕业时换了另一个同房,因为临近毕业很多离愁别绪,对前途像是很迷惘,于是觉得酒精可以解决问题!同房时常去超市,将最便宜的红酒、白酒买回来,学期完结发现总数有多达5、60个红酒樽,还将酒樽排列在善草外拍照,谁知影完相Master Sun经过见到!


曾校友(右)与同房一次过将房间内所有酒樽,搬到善草拍照记录一下。

陈:我跟中学同学同房,四年也一起住,她读建筑,时常夜归甚至不归,所以有时也要独守空房。

洪:我的同房也是中学同学,是他启发我入善衡的,他说所有旧书院已有很多历史,倒不如选新书院,由我们来创造历史!当时国际生宿舍可以选三个人一房的,同房是O camp另一个大组长,后期我转了另一位宿友,我们四个人直到今时今日仍是超级友好,会一起去旅行。我year 2转了同房的原因,是由于year 1时两位同房都是极之整齐的人,我就偏向较为混乱,于是升year 2时就提议既然你们两个偏好整齐,不如你们住一间房,我找一位喜爱混乱的人同房,最终真的让我找到。他很有趣的,永远是我上床他也未睡,总是在晚上打机,我总是被他的闹钟嘈醒,但我起身他也未睡醒。

梁:我也是这样,每次返房她早已熄灯上床,时常怕吵醒她,多谢同房多年来对我如此忍让。

陈:记得你与同房曾经一起剪头发!

曾:对!毕业后我跟他在善衡工作了一段时间,刚出来工作想悭钱,从淘宝购了一把铲发剪,到YouTube看了十分钟教学视频,就用铲发剪帮同房剪,铲走侧边及后面的头发,再任意在头顶修剪,剪完后Master Sun见到呆了一下,心想为何会有人在这里剪头发,他就拿了三张善衡饭堂的$25饭券叫我们吃得豪华一点!

文化晚宴叉烧是必食

陈:讲起食物,我们每年会投票选出共膳最喜爱及最不喜爱的食物。

梁:有同学负责这件事的,最高票数的不喜爱食物,下年就不会出现。

曾:就算没有这个步骤,我们跟饭堂经理水哥也很熟,可以直接跟他说,例如芋头鸡,味道又咸又甜⋯⋯

陈:简直令人食欲不振。

洪:其实觉得善衡饭堂算不错,因为year 1时还未有善衡饭堂,于是共膳的地点是Franklin,吃完一年习惯了共膳是这种味道,来到善衡发现食物质素可以这么好,甚至想带走第二日再吃,这个回忆是难忘的。

陈:有一年甜品有士多啤梨,晚宴时说想吃很多士多啤梨,不知是职员还是经理听到,结果上菜时,我的甜品就是大量士多啤梨!

曾:他们很好的,你有什么要求,跟他们说后也会尽量满足你的。

陈:高桌晚宴都是一碟主菜加一碗汤,但见过有些同学很饿,就会有很多空碟出现。不过重点是晚宴前的面包,很快就没有了,非常抢手!

曾:一般来说,饭堂做的也很好,不过有一样事情他们很坚持:有一年小棠菜成为了「sem菜」,即是整个学期吃同一种菜,虽然烹调得不错,但实在是吃得太多,之后我戒了吃小棠菜。

陈:每个月有一次文化晚宴(Cultural Dining),每次有不同主题,例如有同学刚由敦煌回来,晚宴中就会有「敦煌菜式」,但无论是敦煌菜、以色列菜、蒙古菜、冲绳菜⋯⋯总是有叉烧出现!

曾:可能Master Sun喜欢食叉烧!要给大家分享。

梁:文化晚宴整体上也是很好吃的,有年是食刈包,包中放满肉碎十分好吃。

曾:有次文化晚宴用上了本地食材,还请讲者解构本地鸡场及鱼场的发展,令我们知道原来香港还有大型鸡场,供应量有多少,叮嘱学生不要忘记香港还有这些资源,是相当特别的一餐。


四位校友回到宿舍房间怀缅一番。

《中大校友》人物专访短片:https://youtu.be/DWX0Ph8Iwfg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三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3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3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en/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3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