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海外教授特辑】吴贵亨感恩中大开拓知识领域 做学问首要建立严谨研究方法



做学问首要建立严谨研究方法
吴贵亨感恩中大开拓知识领域

细心思考及深入分析,是吴贵亨(90新亚新闻及传播)在学术路上一直抱持的态度,他强调做学问必须要有一套方法,而他的方法正是源自中大的训练,「中大有一种美国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College)的味道,让你有自由去读及看不同事物,透过通识课程培养思考方法,训练你成为自学者,寻找属于自己的知识。这套训练对于我来说很受用,令我在漫长的学术路上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直钻研下去。」

吴贵亨近年主力研究内地法院的运作。

大学一年班读人类学的吴贵亨,翌年转修新传系,他觉得当年这个决定可能有点不成熟,「人类学是很有趣的学科,了解不同文化的宗教及民俗习惯,记得一年级上导读课,由知名人类学者陈其南教授执教,他刚巧出版《文化的轨迹》一书,要学生写一份读后感,他赞我写得不错。当我跟他说要转系时,陈教授十分惊讶,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记得他质疑我有人类学学者不做,却去做记者,他的意思不是贬低记者工作,而是认为我似乎对学术研究有点兴趣,只是不够决心走这条路;事后幸运地我能够走回学术路,每次回想起陈教授的话,觉得不无道理,确是自己当年的决心不足。」

不过,吴校友当时有个心愿,「我父母早逝,自己希望妹妹也有机会读大学,觉得做记者是条很好的出路,工作有意义,求职相对较容易也有不俗待遇,所以转系也是现实生活上的考量。」结果毕业后加入报界,历任《英文虎报》、《南华早报》及《信报》政治版记者,让妹妹完成大学教育,才思考自己要走的路。「个人性格不太合适留在传媒行业,作为记者人脉要够广,而我又并非那种长袖善舞的人,甚至显得有点内向,加上我所认识最成功的记者都属于那种高能量型的人,我平日总是慢条斯理,唯一擅长的是可以很细心地阅读大量文件,从中发掘新闻题材,但这种新闻一来未必够爆,二来需要时间分析,因此注定我不是吃这行饭的人。」

吴贵亨(前排左一)曾参加中大辩论队,并且出战大专辩论总决赛。

任职法庭记者 听审变论文题材
反复思考之下,他决定到美国读大学,作为政治记者却没有选政治及行政为主修科目,只选了社会学,希望对社会多点研究,「我觉得个人兴趣并非在于政党或政府行政之上,反而社会学能从社会角度涉猎不同范畴,对于我未想清楚真正要专注研究什么时,选社会学也让我可以多看不同领域,再仔细研究接下去的路要怎样走。」结果在芝加哥大学读了八年,毕业论文是研究香港法庭。「这拜我在英文报章的工作所赐,英文报章有一个做法,为了证明你听得懂政客衍词用字及背后想法,会先派你做几个月法庭记者,如果法庭辩论也能听得懂并准确报道,才能胜任其他新闻工作。」

正因那几个月法庭记者的生涯,吴贵亨惊觉对法庭听审原来有点兴趣,「首先我记性很好,而且毫不介意听长过3小时的冗长审讯,刚巧香港法庭决定引入中文作为审判语言,论文顺理成章以此为题,研究它对法律运行带来什么改变。结果我花了一年时间回香港不停听审,才有足够材料完成论文。」对于香港人来说,论文题材尚算吸引,但在美国学术市场上,很明显这是偏门题材,但意想不到竟然能凭此找到工作,「圣地牙哥加州大学给予我教席,坦白说是有点幸运,又难得获到机会可以走访内地法院,后来就转为研究行大陆法的内地法庭,与普遍行普通法的西方法庭存在什么差异,最后更与港大法律学系贺欣教授合着论文,发表研究结果。」

虽然没有收到香港学生,吴校友说他指导的学生有不少亚洲人。

王于渐教授:论文题目勿订得太阔
回看30多年的学术旅途,吴校友坦言受中大影响甚深,「中大一直强调知识并非靠背诵而来,也毋须跟从其他人走过的路,因此给予我们大量机会去感受及体会不同学科,训练学生成为自学者,发掘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新亚人,山上像是自成一角,可以躲在宿舍不问世事几日,努力钻研学术。我最记得图书馆当年仍未电子化,每本图书也是用图书卡记低借书人身份,每次见到图书卡上面有不同教授的签名,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一定要细读,就是这种学术自由的气氛,再加上通识学科所强调的博雅教育,令我走上学术研究之路。」

当然学术路相当漫长,要走这条路要有耐性,「这就是陈其南教授跟我说的决心,因为学术研究的路可以是很孤单的,要找到个人兴趣并鞭策自己深入研究及分析殊不容易。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晚期于大学的著名演讲《科学作为一种志业(Science as a Vocation)》中提到,很多时候最好的研究灵感往往来自门外汉,但业余的门外汉跟严谨的研究者所不同的地方,后者有一套 firm and reliable work procedure,所以勉励师弟师妹想在学术研究上所有成就,最重要是建立一套研究方法。」他还多给一个贴士,「记得当年双周会邀请了王于渐教授主讲,他说要写好的论文,最重要是题目不要订得太阔,才可以在论文中作出仔细定义。近来出席学术会议时碰见王教授,重提此事时他说这是他的恩师,芝加哥大学著名政治学家邹谠老师教他的,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时至今日我也奉为圭臬。」

以往大学教育只是接受教授所言,吴校友说今时今日着重的是教与学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对话。

吴贵亨小档案

  • 1990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
  • 19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
  • 200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
  • 2004年‧美国圣地牙哥加州大学教授
  • 2008年‧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学士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六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3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12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12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