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海外教授特辑】苏博欣身在外地心系香港 毋忘母校医学院悉心栽培



心系香港
苏博欣身在外地
毋忘母校医学院悉心栽培

在网上搜寻,不难找到与苏博欣(91联合内外全科医学)相关的新闻,作为国际知名的胃癌、食道癌和腹膜癌手术专家,他是不少新型外科治疗方法的先驱,因此时有报导他在多种手术的突破。虽然他早于93年移居新加坡,但却念念不忘中大的训练,「新加坡在基本医学及医学科技研究上较为优胜,但在临床医学研究上却稍逊其他地区,这方面香港有优势,也多得中大读书的几年让我获得临床方面的经验,至今依然受用,对母校我是心存感激的。」

苏博欣专注于胃癌方面的研究,不时于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研究成果。

自小立志行医的苏博欣(Jimmy)主要是想帮助人,「每个人也想帮助别人,而行医可说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一直觉得做医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努力不懈要考入医科。」可是面对97移民潮,他也跟随潮流离开了香港,「毕业后做了一年实习医生,开始计划想去其他地方,不过作为医生是较难移民的,因为很多国家是不会直接承认香港医生资格,需要你重新报考当地资格试,而新加坡是少数毋须考试而又承认香港资格的,加上与香港距离相近,所以选择了只身前往。」

在新加坡他一直专注于消化管道手术,2007年更与肠胃科及肿瘤科专科医生及科研人员成立新加坡胃癌联盟(Singapore Gastric Cancer Consortium),联盟至今已发表逾200份文献,「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胃癌个案数目特别多,因此区内对胃癌的研究需求也相对地高。跟其他癌症一样,胃癌也是愈早发现就愈有机会医好,因此我跟团队的研究也集中在早期检测方面,事关传统要发现胃癌,一般也靠胃镜检查,但照胃镜昂贵且对病人造成不便,于是我们尝试从验血的角度出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血液中如果验出某几种特别基因,就代表已患上早期胃癌,这个方法已在不同地方包括香港注册,希望藉此令胃癌检测普及化,尽早找出早期病人进行根治。」除了早期癌症,对于晚期转移至腹腔的胃癌病人,苏校友也与团队研究出一套综合内外科的独特治疗方案,「不少扩散至腹腔的是年青病人,能够医好他们的病是好事,就算未能根治,延长生命也算不错,始终末期病人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能够有一套方案纾缓他们的痛楚,对于病人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香港优于临床研究
医学研究以外,Jimmy的其他研究则围绕科技方面,例如依靠人工智能为医疗团队提供治疗癌症建议,又或是测试遥距用机械臂为相隔5,000多公里以外的病人进行手术,没有太多临床研究的原因,是基于香港与新加坡医疗架构的根本性分别,「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做得很好,大部分基层病人毋须负担昂贵医药费用,已可到政府医院求诊,其中两间与大学关系密切的玛丽医院及威尔斯亲王医院,照顾了本地大部分病人,变相在临床研究上有大量病例可供参考,香港也因而发展出世界首屈一指的临床研究。新加坡虽然也有医院与大学合作,但数量不够集中,每间医院亦没有香港的医疗福利津贴,病人在付费情况下,对于参加临床研究会很小心谨慎,于是较难进行大型临床研究;幸好新加坡政府对研究提供大笔的资助,令我们可以进行大量临床前期(pre-clinical)研究,这是我们集中在基本医学及医学科技研究的主因。」

正因如此,苏博欣特别感恩中大在临床研究方面的训练,「我入读的年份,刚好是中大医学院成立初期,训练严格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正因学术知识水平高及研究气氛浓厚,特别在临床研究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当时经常也见到各式各样的临床研究,将精力集中于此可说是理所当然,像我去到新加坡,这些经验令我对比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具备一定优势,很明白临床研究如何进行及它的重要性。」故此他即使身在海外,仍然心系香港,「中大拥有大量全世界知名的教授,在临床研究方面具有出色成就,不单读书时我有很多启发,在新加坡工作时也促成了多项国立大学与中文大学的共同研究,以前的老师成为工作上的伙伴,除了可以从他们身上继续学习,他们的知识及经验在工作上更帮了我不少。」

与同届医科同学的感情十分要好,毕业至今一直保持联络,每次回港也总会把握机会聚旧。

寻觅医学人才确保竞争力
合作单位中,自然少不了同样身处新加坡的恩师沈祖尧教授,「虽然我俩身处不同大学,但目前也有很多富建设性的合作,两年前更相约他重返中大,一起游历校园。近年母校发展得很快,多了不少簇新的建筑物,当然书院数目也大幅增至9间,我乐见母校有这样大的发展。」作为中大人,苏校友对这个身份一直自豪,「今年是母校60周年校庆,中大上上下下所有老师及教职员鞠躬尽瘁,令学校于数十载已晋身世界排名崇高的学府,我衷心希望能够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社会及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在中大读书时,苏校友(后排左一)说功课忙到没法子参加大学其他活动,但却仍难忘与宿友玩乐及外出宵夜的开心日子。

对于中大的建言,他说希望母校能更国际化,「在新加坡工作30载,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种族多元及平衡,能够容纳不同声音。香港人虽然勤快及有效率,但地方始终太细,人才数目始终有限,如果不积极到其他国家寻找人才,吸纳不同地方的专业知识,很难跟全球大学比较及竞争,在科研上也较难会有突破。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坚持只采用日本的人才,可能因而令科研发展停滞不前;当然保护人才是重要的,新加坡也有各方面的政策来保障本地专才,但同时也需要招揽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才能做到与时并进。」

Jimmy(右一)喜与不同国家的专家共谋合作,他与几位日本肿瘤科专家一起参与于三藩市举行的胃肠道癌症研讨会。

苏博欣小档案

  • 1991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士
  • 199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外科医生
  • 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高级顾问
  • 201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外科教授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六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3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12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12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