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校友專訪】魏文富 張曉明 穿梭時空回顧應林堂宿舍生活



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活精彩,還是千禧後的校園生涯出色,很難一概而論;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年代各自有其精彩之處,兩者之間也有值得對方參考及學習的地方。今期起《中大校友》新設此欄目,邀請在同一宿舍不同時空入住的宿友對談,藉此互相理解各自屬於他們的時代及歷史,首集率先邀得崇基校友,中大校友會聯會會長魏文富(81崇基市場),以及本地氈酒蒸餾廠Two Moons Distillery創辦人張曉明(12 崇基酒店管理),回顧當年大學生活。
 
魏文富(右)與張曉明(左)回憶昔日在應林堂的生活點滴。
 
魏:魏文富 張:張曉明
 
張: 你當年在中大讀書,有什麼難忘事?
 
魏: 最難忘肯定是追火車,當年仍是柴油火車,起步十分慢,因此見到火車到站停定才發力追,也有把握可以追到,但如果火車已開動,就要看你跑得有多快了。跑下去大多是跳上尾卡,尾卡其實是貨卡,車卡空蕩蕩無一物的,就這樣企到沙田站,落車橫過火車軌就可以行到瀝源邨,所以無人會買票的!但火車班次很疏,一小時才有一班,如果追不到火車就慘了。
 
張: 這個遊戲好像很好玩,但去到我的年代早已變成電氣化火車,無得玩!反而住進應林堂是我最難忘的事情,當時的學生不是投入書院活動,就是投入學系活動,很難兩邊都兼顧到,我就選擇前者,應林堂可說改變了整個大學生涯,有趣之處是我那個年代,沒人會將應林堂放為首選,怕玩得太癲影響讀書,我反而選應林堂,現時回想,再選擇一次也不會改變。
 
魏: 那個年代,應林堂不是這麼差的。我year 1 沒有宿舍,year 2(1978 年)才入宿的,別人常說讀大學沒有宿舍生活,就等於失去一半體驗,因此無論如何也要想方法入宿。最初來到應林堂,感覺形象很好,我本身男校出身,男生宿舍就最好,沒有太多顧忌。第一年住104號房,是四人房來的,我叫阿富,另一位同房叫阿貴,富貴組合最無敵,餘下兩位同房花名分別叫馬騮及Camal;後來第二年就轉到雙人房與馬騮同住,感覺就更舒適。
 
七十年代的應林堂 (相片由崇基學院提供)
 
應林堂(圖藍圈)為崇基學院於1958 年建成的第一座男生宿舍,並於1971 年為紀念崇基學院創校先賢及首任院長李應林博士而命名。
 
改「應林名」印象深刻
張: 我是2008 年入學,除了中間有一年去了外國交流,其餘時間均在宿舍。第一年同房至今也是好朋友,甚至整條翼的宿友開了個WhatsApp 群組, 一直保持聯絡至今。我們可以記到所有人的名字,因為當時流行要改「應林名」,例如我就叫阿蟲,同房就叫阿精,很難會不記得!
 
魏: 花名不用刻意改的,自然就會有,平日也只會叫花名。另一樣很普遍的是屈蛇,沒有「蛇飛」,亦很少會「捉蛇」,喜歡就可以來屈蛇,只要不睡在床上,地下就沒有問題;房門平日沒有上鎖,有時下午讀書太辛苦回宿舍休息,每次也發現有人睡在床上,不過日間就由他吧,最重要是晚上有床可睡。
 
Year 2 入住四人房,魏校友(左一)與其他兩位宿友合照。
 
回到舊地,兩位校友當然要到房間參觀。
 
張: 有沒有宿友你特別有印象?
 
魏: 有!有位宿友名字就不記得了,但記得他很有正義感,遇有其他宿友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會即時寫大字報,貼在大廳當眼處,幫大家維持紀律。舉例說,男生宿舍衣著比較隨便,穿條底褲就四圍走,他就會寫出來,說這樣給外面看到不是太好,其實有這位正義朋友也很好,可以取個平衡,宿舍就不會太亂籠。當年應林堂也出了很多名人,例如住我對面房的陳德昌及黃煥忠,前者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後者則是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總監。
 
張: 反而我就沒有哪位宿友是比較特別的,大家全都是好兄弟。又想問一下,你對舍監是否有印象?
 
魏: 舍監就真的不太記得,雖然也是住在這裡,但他很少出現,只是偶爾舍監請食糖水,才會見到他一面。
 
與舍監關係密切
張: 剛好相反,我們跟舍監的關係比較密切,舍監是高永雄教授,他愛看足球,周六、日晚上會圍在一起看英超,有時甚至會一起去踢波,舍監太太又會定時煲糖水給我們,直至現時跟舍監的關係還是很親密。還有很豐富的迎新活動,以水戰為例,新來的宿生會住在東翼一樓,水戰永遠在那裡進行,聽到五分鐘後水戰,就要快點找毛巾擋好門縫,將電腦搬上床等等……聽起來像很變態,但當新生被舊生欺凌時,要一起想辦法反擊,彼此之間凝聚力反而加強,經歷過後會變得更老友。
 
訪問當天遇到舍監高永雄教授(中),聊起應林堂最近的新發展。
 
魏: 迎新活動沒你們多姿多彩,通常只是很簡單地,吩咐新生去找女孩子來參加應林堂的活動,心想應該毫無難度,誰知女生聽到應林堂的名字,怕會被整蠱而不肯前來,結果全部男生「食檸檬」。不過應林堂強項是運動出色,當時year 1 要上體育課,不合格要一直考到合格才能畢業,要考三跳(跳高、跳遠、三級跳)、三跑、三擲(擲鐵餅、推圓球、標槍),統稱為「九項全能」,應林堂近嶺南場,有地理優勢,為怕不合格於是宿友有空就去操練,應林人因此每個也很fit,我可能追得火車多,短跑變成個人強項。
 
張: 去到我們的年代有傅盃(傅元國盃),對應林人來說是個重要節目,總共有十個項目,除了籃球、足球以外,還有康樂棋、層層疊、鋤大D 等等,如果要男女混合參加的項目,就會與友宿文質堂一起參賽,都贏了很多年,雖然中間也有輸過,但最重要是過程中操練很認真,會拍片再分析如何可以再進步,即使輸了也會成為動力,推動下屆繼續爭取勝利,十分熱血。
 
張曉明(前排左一)與全宿宿生合照。
 
喜歡玩的應林人
魏: 對啊,我們最鍾意玩,爛玩之餘讀書也ok,當年入來應林的,很少會畢不到業,所以怎樣玩也沒有問題。
 
當年宿舍生活,魏文富說不少時間也用來讀書及做功課。
 
張: 一定是喜歡玩的了,的確是有「壞孩子」的稱號,宿舍舍衣是黑色的,背後又有龍的圖案,有人甚至說我們是「中大黑社會」,當時還覺得很有型。我們玩的東西很多,有些會打麻雀、有些會打波、有些會打機,幾間房一齊連上網絡打online game,當然識女仔就是最喜愛的活動啦!每月會跟全宿舍的人為該月生日的宿生慶祝,通常會預備全枱酒水,有竹葉青也有啤酒等不同類型,然後砌成生日蛋糕的形狀,生日的宿生要全部喝掉。
 
魏: 也聽說過有人在宿舍打牌,但是麻雀太大副,所以會打天九,我自己就不認識玩法,所以沒有參與。反而一定有吃宵夜,我剛入中大時只有106 磅,住宿舍後體重就直線上升,因為吃宵夜是很容易致肥,我們是窮學生,宵夜最多就是吃即食麵,宿舍電力又不太穩定,用爐煮食就一定跳掣,於是人人也用電飯煲來煲麵,然後開罐頭,想不肥也很難。
 
張: 當然也有煮麵,我們的年代廚房設備先進了很多,有焗爐可以煮大餐,也會踩單車出去宵夜,通常會去大圍飲夜茶,那裡的酒樓開到凌晨三、四點;有時也會叫外賣,其實眾志堂也有宵夜,可以打邊爐,選擇十分之多。
 
夜歸學生善用宿舍後門
魏: 正如前面所講,無住宿舍等於大學生活少了一半,住宿舍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到現在還是感情很要好的朋友,就算當年玩到怎樣過火,到最後也成為老友。宿舍建立了不少友誼,以及讓你學懂與人相處,未入大學時住屋邨,未試過與其他人同住,來到大學住宿舍,或多或少同學之間會有爭拗,從中就學懂如何化解糾紛。住宿舍還有個好處,玩到多晚也不怕,應林堂有個後門,前門晚上會關掉,住近後門的宿生就慘一點,每次夜歸也拍醒他來開門。
 
魏校友說在應林堂生活,認識了很多朋友。
 
張: 沒錯,朋友是最重要的,應林堂兄弟之間的凝聚力很強,相信在其他宿舍很難見到。在宿舍認識的這班朋友,到現在仍是我最好的朋友,中小學時個人經歷不多,未有機會獨立生活,或是生活上的衝擊,大學就是個截然不同的階後,會開始自己住、追女仔,甚至去實習工作時感受到工作壓力,開心或不開心,都是這班朋友陪你最多,而且感情最真摯,出來工作認識的朋友,會多了其他考慮,在大學認識的朋友,大家之間的感情最深厚,所以我從應林堂得到最寶貴的東西,一定是一班朋友。
 
魏: 贊成!朋友好重要,記得有個同班同學接受傳媒訪問,提及大學生活時,由於他沒有宿舍,所以很感謝我當年讓他屈蛇,見到那份報導很開心。
 
張: 有件事我真的想問一下,我們的年代有很多娛樂,打機、上網、行街、睇戲……但你們讀書時又有什麼娛樂呢?會否很多時間也沒事可做?
 
魏: 當然不是,單是做功課也有排忙,我們讀書很認真的,不是悠悠閒就可以畢業的,萬一選修了電腦就更大件事,那個年代電腦用紙卡,寫程式到紙卡後,放入讀卡機要等很久才有打印結果,好多新手不懂寫程式,就時常loop 死在某個位置,結果又要花時間去找哪張紙卡出錯,重新再來一遍,所以很忙的,忙到連睡覺的時間也沒有。Year2 時還創立了崇基扶輪青年服務團,就更加忙碌。你在應林堂住了三年,又有什麼得?
 
張:有的,我很享受year 1做宿生會,入宿生會可說是另一項體驗,如果你心繫應林的話,會想很多方法令應林的精神傳承下去,也會衡量平日的活動,未來更年輕的校友會否接受到,考慮會更加周全。就算後來去到社會工作,也會經常回來應林堂,幫手五十五周年,六十周年等活動,會學懂考慮得周詳一點,令宿舍可以變得更好,最重要是隨着社會風氣而轉變,適應新的事物。
 
張曉明帶來他的酒廠所釀製的氈酒,與魏文富把酒言歡。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K-loOlzpZQo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六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1